而朝中大臣们看到这里,也被吓到了。之前天幕着重讲了秦王征战四方,唐朝万国来邦的气象,却不曾想到刚开始时,国内竟是如此景象,这可如何是好?
【不可李世民一直勤勉听政,努力调解国内矛盾。当出现蝗灾时,他自己生吃蝗虫,坚定地消灭蝗虫。当百姓遇见灾害时,他会赈灾放粮,安抚百姓。所以即使在连年灾害的情况下,百姓也未曾抱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地陛下有将他们放在心上,他们地陛下也在努力地为他们减少天灾带来的危害,希望他们都度过这些灾难。
经过一系列地调控,在贞观四年的时候,一斗米已经不超过三四钱。甚至百姓还能给外来的旅客们提供粮食。】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二郎干得确实比朕强多了!”
【不过,贞观年间的灾害并没有减少。贞观九年秋,剑南、关东24州大旱,贞观十二年冬至次年五月,吴、楚、巴、蜀二十六州旱。贞观十三年秋,建州鼠害毁坏庄稼。贞观十六年秋至次年夏,旱。贞观二十一年秋,陕、绛、蒲、夔等州旱。渝州、渠州出现鼠害。贞观二十二年秋,开、万等州旱,通州又出现蝗灾。
同样疫病也不少,贞观十八年庐、濠、巴、善、郴五州疫,贞观二十二年卿州大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百姓依然过着四夷宾服,一斗米已经不超过三四钱的生活,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在内政方面有多优秀。
然后就开始了弹幕吹彩虹屁的情况。同时弹幕还有人补充了UP主漏掉的一些灾害。】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天幕为我大唐透露了如此重要的信息,朕与众位爱卿已经知道大唐将会面临的灾害,应共同解决。天幕已透露出咱们的太子,未来的太宗干得很好,相信在已知的情况下,能做得更好。能减轻一些损伤。”
众大臣:“臣遵旨!”
李世民:\"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天幕告知朕将会发生的天灾,朕感激不尽。必定会提前做好准备,让百姓免于遭此灾难。”
【对于唐太宗的评价,历史上也比较高,比如“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都说明了李世民的成功,即使得位不正,即使经历了玄武门之变,他依然能以仁君、明君立于世间。
弹幕“对于二凤,也就只能拿着玄武门之变黑他了”“毕竟大唐玄武门上位的传统嘛!”“还有拿后宫黑他的,一个皇帝你管他后宫干嘛,只要他对百姓好,在皇帝这个职位上干得好就行了”“就是就是”】
李世民“玄武门上位,什么意思,不会是都造反登基的吧!”
【玄武门之变确确实实是给整个大唐皇室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毕竟之前那些杀父、杀兄夺权登基的人所得到的都是什么残暴不仁,昏君的名号。只有李世民是被后世所传唱的,被认为是仁君的代表。
那大家不都有样学样,既然唐太宗可以,那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个个都想学太宗,只是李世民这样的能有几个呢?
弹幕“我二凤能力强还有错了”“那是他们能力问题”“唐朝真的是儿子,女儿,太子,公主,皇后齐上阵”“女儿,公主这类上阵想当女皇可不是我二凤的锅”】
李渊、李世民被震住了,实在没忍住发了句“女皇,我唐朝还有女皇吗?”
然后这一条还被人看到了,幸灾乐祸了回了句“是的,你唐朝还有女皇”。至于这位会的人是谁?当然是我们了不起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了,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
他甚至还让其他大臣也发了一句类似的话,总之,就是要气你们。佩服唐太宗与看他的热闹又不冲突是吧,哈哈!
刘邦很震撼,吕雉很震撼,唐朝居然还有女皇,这样一对比,吕雉是不是也并不过分,她只是临朝称制而已。
然后李世民就开始关心,这位女皇到底是不是他李家的人了。毕竟要是他李家自己的人那也还是他李唐的天下,那要是非李姓中人登基,又怎么会叫唐朝呢?难道她不改国号?或者他们李家又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