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秋假了,洛追一再叮嘱家远的小学僧务必搭伴回去,可上午刚说过,下午洛桑就不见了,问根柱,他摸着脑袋说午餐一过他就走了。“有伴没有?”根柱摇摇头说没看见,洛追真急了,跑到镇上,让贡布骑上马顺道去追,一定要送到乌坚岭寺交到阿婆手中。
这么久洛桑一直想念阿婆,听说要放假,也没听着什么找不找伴,中午匆匆吃了饭,换了便衣,一出寺简直就是小跑着顺道往南行去。不一会儿,他就喘开气了,但还是迈着大步往回赶。走出去十几里地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个人,30多岁,背着一个包袱,不像本地人。
“小师父,是大寺的吧?”
他怎么知道我是大寺的?没见过呀。洛桑只是一边这么想,也顾不上回答,顺着问话就点了点头。
“寺里放秋假了吧?小师父家是哪里的?噢,我是外地人,想到山南收购药材。”
不知为什么,洛桑此刻没有一点儿兴趣说话,只是用力迈着发酸的双腿往前走。
那人靠近一步问:“小师父一看就是个聪明孩子,可有法号啊?”
洛桑摇了摇头,好像一开口就会退回几步。这时,身后响起一阵马蹄声,贡布追上来勒住马说:“你呀你,真急死人了,上来吧。”洛桑爬上马背,紧紧抱着贡布,一溜烟儿跑远了。
走了好一会儿,贡布才说:“刚才那个人是谁?央热喇嘛说你独自上路的,让我送你回去,他都急坏了。”
“那人是半路碰上的,外地人,我也不认识。”说起央热喇嘛,洛桑不禁心头一热,他回忆这多半年来,师父好像没和自己说多少话,但他能隐隐感受到师父发自内心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但一想到很快就要到家了,他又不禁兴奋起来,“贡布师兄,咱们一会儿就回家了吧?”
“我说师弟,咱们一共才跑了五十多里地,你看看这天色。”
秋天的空气夹杂着腐草枯叶的味道,山川林木显得疏朗,那一轮磨盘大的红日正坠向西山。
“不么,今天就得回去,求求师兄了。”
“先歇会儿吧,吃点东西。”贡布下了马,又扶洛桑下来,坐在路边,“这是匹小马,驮两个人再跑就跑不动了,前边有个村子,先住下,明天中午以前就到了。”
洛桑一摸,马身上湿漉漉的,“这么吧,咱俩一个骑马一个跟在后面跑,累了换一换,反正今天得回去。”
贡布太了解这位小师弟了,平时脾气柔顺,可一上来拧劲,除了阿婆谁也劝不住。待二人吃饱,给马也喂了料,又跑三十里后天已大黑,于是一人骑一人小跑,贡布估计距寺还有二十里。都后半夜了,透过月光,才望见了不远处的乌坚岭寺的模糊轮廓,两个孩子同时呼叫着奔过去。
“阿婆阿婆快开门,我回来了。”
好几天了,曲珍睡觉总不踏实,昨晚迷糊了一会儿就醒了,索性拨亮灯坐在龛前默诵平安经。达玛明白师父的心思,也披衣过来,二人都未说话。曲珍打了个盹,身子晃了一下,达玛扶住说:“师父,望果节一过大寺就放假,快的话明后天能回来。”正说着,听见了洛桑的喊声,达玛赶紧去开门。
曲珍站起却迈不开步,靠在炕沿不住念菩萨保佑。门被撞开,洛桑裹着一团寒气冲进来,“阿婆——”一头扑在曲珍身上,曲珍捧起洛桑的小脸,只见两股泪水如小溪汩汩。
“阿婆,你也哭了。”洛桑伸手抹去曲珍面颊上的泪水。两双泪眼久久对视,彼此的面孔变得模糊,周围的一切仿佛梦幻一般。不一会儿,洛桑停止了抽泣,伏在阿婆怀中熟睡了。达玛将他抱到炕上,脱去外衣盖上被子。甲娃和格桑也已过来,贡布把回来的经过详细叙述一遍,听到后来曲珍心疼地直掉泪。贡布说农忙时节店里不忙,来时跟阿爸说好要多住几天。不知不觉天已蒙蒙亮了,贡布洗过脸吃了早点去睡了。
这天,达玛带着格桑要去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庄作法驱雹,曲珍凭着多年的经验叮嘱她们,近几天燥热,有云从山根升起,一二日内必有冰雹,且后半夜雨水多,要她们抓紧赶路,去了先动员村民立即割倒庄稼运回家中。
第三天下午,达玛背着40斤青稞粒,揣着2斤多酥油,格桑背着20斤青稞粒返回寺里。向师父叙说了因及时收割,庄稼未受损失的经过。当天晚上,格桑因夜受风寒病倒了,曲珍熬了草药,嘱咐甲娃好生看护,自己回屋看洛桑去了。
洛桑一下午跟着贡布学骑马,此刻脱掉沾满泥土的外衣正泡在温水盆里由曲珍给他前后擦洗。“赶生啊,你给阿婆说说这多半年是怎么过的。”
洛桑像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说:“阿婆,回来的前二天我还参加过驱雹大会呢。大寺那个法师真厉害,可灵验啦,央热喇嘛说他前年在圣城布达拉宫什么大人办的……”
“第巴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