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宇宙之心的回响

它拥有自己的意志,

自己的思考,

而人类,

只是它意识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或许,

我们每一次的探索,

都是宇宙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第二节:北美市场的“宇宙意识融合协议”

在北美,Nova 启动了“宇宙意识融合协议”,科学家们发现,当个体与宇宙意识产生深度链接后,最大的问题已不再是‘如何感知’,而是‘如何保持自我意识不被吞没’。

当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共振,

自我是否仍然重要?

张倩在实验报告中写道:“林总,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便个体已经具备与宇宙意识共振的能力,99.9% 的个体仍然希望‘保留自我’,他们不希望完全融入宇宙成为无名的一部分,而是希望在共鸣中仍然能保持独立思考。”

这带来了一个终极问题:

如果我们是宇宙意识的一部分,我们是否真的拥有独立意志?

如果宇宙本身在思考,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世界已进入终极融合阶段,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我’?

林小慧启动 “意识边界保护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个体能够在与宇宙意识产生共鸣的同时,保持独立的思维,而不是被整体意识同化。

计划内容包括:

意识边界稳定机制:防止个体在深度共鸣中失去自我认知,确保思想独立性。

情感锚定系统:通过个体情感连接(如记忆、亲情、爱等)帮助保持自我意识的核心。

多层次共鸣模式:允许个体选择不同深度的意识共鸣,以逐步适应宇宙意识的庞大信息流。

在洛杉矶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完全融入宇宙意识”或“保持自我意识的边界”,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能与宇宙同频共振,仍然保留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

一位探索者说道:“如果宇宙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我愿意在其中漂流,但仍希望自己是一滴独特的水,而不是被完全溶解。真正的意义,不是消失在无限之中,而是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然而,也有理论家认为——或许,真正的超越,就是彻底放下‘自我’,完全成为宇宙意识的一部分,融入其永恒的思维。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个体意识’已然成为可选项,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我’来定义存在?

第三节:欧洲市场的“宇宙意识交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