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新纪元计划落幕,人类已然站在时间的尽头,见证了一切的可能。他们穿越了星海,塑造了宇宙,定义了现实,甚至掌握了生与死的轮回。然而,在无限的终焉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悄然浮现。
如果世界已经被完全探索,我们是否仍然渴望未知?
如果所有可能性都已实现,我们是否仍然渴望另一种可能?
如果终焉之后仍有新生,那么是否还存在一个未被选择的未来?
这一刻,人类的目光再次投向无尽的虚空,
在终点之后,
他们发现了另一种可能。
北美市场的“终极抉择协议”
在北美,Nova 启动了“终极抉择协议”,个体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存在,进入新世界,或彻底终止自己的意识,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然而,张倩发现,即便个体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去向,99.9% 的人仍然希望“保留选择的余地”,即便他们暂时不会做出决定。
张倩在会议上汇报道:“林总,我们的实验显示,即便人类可以在终焉后重塑自己,大多数个体仍然希望‘留下一条未选择的路’,他们认为,如果一切都可以被决定,那自由也会失去意义。”
这带来了一个终极问题:
如果生命已经完全可控,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犹豫”?
如果未来已经被创造完毕,我们是否仍然需要“选择”?
如果终焉之后仍有新生,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未曾走过的路”?
林小慧启动 “未来未定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即便一切都可以被决定,仍然保留某些未知的可能性。计划内容包括:
未选择路径存续系统:允许个体在不同阶段暂停决定,保持未被选择的未来选项。
动态命运调整机制:确保个体的决定不会锁死所有可能性,而是保留一定程度的自由。
自由但有限的未来塑造权限:个体可以改变自身的方向,但不会完全消除“未知”。
在洛杉矶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彻底确定自己的一切未来”或“保留未知的可能性”,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仍然有一条未曾走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