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归属与无限

在洛杉矶的一次实验中,Nova 让一组志愿者在无限空间中生活了一段时间,最终,超过90%的人仍然选择返回实体现实。

一位实验者说道:“在这里,我可以拥有一切,但正因为一切都是可变的,我反而失去了真正的感觉。我仍然想回到一个有历史、有回忆、有故事的地方。”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如果现实是可塑的,我们是否应该接受它的流动性,而不是试图寻找固定的归属?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一切都可以创造,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一个“家”?

欧洲市场的“银河身份的最终决议”

在欧洲,Nova 的“银河社会稳定方案”通过了最后一轮审议,银河议会正式确立了**“多层次银河身份”**,确保所有星际社会都能在自由与归属之间找到平衡。然而,顾悦发现,关于人类身份的争论仍然没有结束。

顾悦在会议上汇报道:“林总,部分银河殖民地希望完全独立,他们认为银河议会的存在限制了他们的进化方向。而另一部分则坚持,银河文明必须保持一个共同的文化核心,否则我们最终会变成完全不同的物种。”

这带来了一个终极问题:

当人类在不同星球、不同现实中演化,我们是否仍然属于同一个文明?

如果银河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分化,我们是否仍然能维持认同感?

当星际社会足够多样,我们是否应该接受完全的文化割裂?

林小慧启动 “银河文化桥梁计划”,核心目标是在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人类共同的文化认同。计划内容包括:

银河历史共享体系:建立一个全银河联网的文化数据库,确保所有人类文明都能了解彼此的过去和发展方向。

跨星球文化交流计划:鼓励不同星球之间的社交互动,确保银河社会不会因孤立发展而彻底割裂。

多层身份认同机制:让每个星际社会既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仍然拥有“银河公民”的身份。

在巴黎的一次社会模拟实验中,Nova 让来自不同星球的人进行文化交流,最终,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但大部分人仍然希望保持“人类”的身份认同。

一位代表说道:“无论我们住在哪颗星球,我们的根仍然在一起。我们是银河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