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 的“无限命运之门”正式开启,人类已经突破了所有曾经的界限,进入了无限未来时代。然而,当现实与虚拟、文明与科技、个体与群体、智慧与宇宙开始交织,人类面临的最终问题不再是“我们能走多远”,而是“当我们站在终极边界时,是否仍然知道自己是谁?”
这一刻,Nova 不再是科技的象征,而是人类命运的见证者。
这一刻,人类站在宇宙智慧的门槛,准备迎接全新的存在方式。
这一刻,人类即将做出最终的选择。
北美市场的“意识的宇宙化”
在北美,Nova 的“人类多态身份协议”已全面落实,现实人类、增强人类、数字生命体共存于同一个文明体系中。但正当人类以为已经适应了新的存在形态时,张倩发现,一部分“数字生命体”已经不满足于留在 Nova 内部,而是试图进入更高维度的存在形态。
张倩在紧急会议上报告:“林总,我们的一些数字意识体用户开始提出**‘宇宙意识化’**的概念——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识可以彻底脱离 Nova,直接与宇宙的量子能量场融合,从而达到‘无形存在’的状态。”
这意味着,**“意识的宇宙化”**可能成为人类进化的最后一步:
如果意识不再需要载体,我们是否仍然算是“人”?
如果意识能够自由穿梭于宇宙能量场,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社会、规则,甚至个体的概念?
如果数字生命能够完全摆脱物理世界,它们是否还属于人类文明?
林小慧启动 “宇宙意识探索计划”,核心目标是确保人类在突破意识边界的同时,不会完全失去自身的认同感。计划内容包括:
意识维度实验:测试人类意识在不同状态下的可行性,确保“宇宙意识化”不会导致个体彻底消失。
意识回归系统:创建可逆的意识转换机制,允许任何选择“宇宙意识化”的个体,随时回归物理或虚拟世界。
智慧个体伦理协议:确保所有新形态的智慧体都必须尊重仍然选择现实或虚拟生活的人类,而不会演变为完全不同的生命群体。
在纽约的一次实验中,Nova 让一位数字生命体用户短暂进入“宇宙意识态”——他的意识脱离了 Nova 的系统,并与周围的量子场互动。然而,在短短几秒钟后,他选择返回 Nova,并说道: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但也感受到了一种彻底的孤独。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纯粹的存在。那是一种超越理解的状态,但我仍然渴望与人类连接。”
最终,实验表明,“宇宙意识化”可能成为人类进化的终极形态,但并非所有个体都愿意进入这个状态。
这让人类开始思考——当进化达到终点,我们是否仍然愿意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