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风闻言,目光微暖,微微一笑:“有陈老坐镇朝堂,风雨难侵。这一去,我定不负萧王所托,也不负陈老的厚望!”
陈升上前一步,语气愈发沉稳:“世子乃我大宣之栋梁,边关虽险,但老臣深信,世子必能镇守一方,令敌人闻风丧胆。至于朝中之事,交给老臣即可!无论朝堂波澜如何,老臣都必为世子稳住阵脚,决不让有心之人趁虚而入!”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不仅向萧逸风表明了支持,更是对在场其他百官的一种无声威慑。
然而,萧鼎一党的武将们却始终冷眼旁观。
“不过是个年轻人,仗着些小手段爬到这位置上。只怕刚到边关,便被那些山匪弄得焦头烂额。”
“让他得意一时罢了。”
“等他真在前线出了问题,朝中自有人治他。”
萧逸风余光扫过这几人,心中警铃大作,但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就在气氛略显僵冷之际,一道温和的声音从百官中传出:“贤侄,此番出征,乃是为大宣建功立业,千万不可负了圣命。”
声音不高,却带着独特的沉稳与亲和,仿佛拨开了积压的沉闷。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三王萧儒从队列中缓步而出。
他手持折扇,身着儒雅青袍,面容温润如玉,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
“三王殿下!”
百官纷纷行礼,态度恭敬。
萧逸风见状,立刻上前,抱拳拱手:“侄儿拜见三王叔。”
萧儒轻轻扶起他,语气温和:“贤侄不必多礼。此番出征虽是重任,但也是历练的良机。王城少了你,虽添几分萧索;边关有了你,却多几分安定。若我大宣的将士皆如你这般,何愁江山不固?”
这番话引得文武百官频频点头,然而萧逸风却从萧儒的眼中读出了更多的意味。
三王……这是在提醒我,朝堂已有人视我为威胁。
正当萧逸风揣摩时,又一道豪迈的笑声传来:“贤侄,咱们可许久未见了!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聚。”
一袭红袍的八王萧峻迈步而出,英气勃发,眉宇间透着豪爽之意。
他大笑着拍了拍萧逸风的肩膀:“我就说嘛,咱们萧家这一代,就属你最有出息!有人不服,我可服!你一出手,定能镇住那些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