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看向天体物理研究员,说:“解释解释,我们是外行,不是很懂。”
研究员努力平复自己激动的情绪说:“李指战员,其实大过滤器理论是一个天文学术语,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用一个孔径适合的漏勺去舀一勺米,比孔径小的米就留在了漏勺上,不需要的较大的米就留了出去。如果我们把这个漏勺看成是一个条件,比如不会说话的生物就淘汰,不会思考的生物就淘汰,等等,把不满足文明延续的生物物种都淘汰掉,就是大过滤器理论的一个最广泛的理解。”
研究员看向赵晨星,神色激动的说:“我刚刚就在想,如果信使就是大过滤器的话,那么,是不是代表,我们进入下一步了?”
另一个研究员这时插话:“对,延伸一点,宇宙里面不只是只有我们人类。虽然现在我们没有从实体宇宙中观测到外星文明的痕迹,有可能是其他文明已经被筛选掉,或者是高于我们现在存在的维度。”
天体物理的研究员情绪激动的说:“对,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科技水平不足,但是赵晨星同志的这句话也证明了,我们可能固步自封,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广阔!”
李奉摆了摆手,压下越来越激动的研究员群体,说:“你们要激动,等等散会后,你们继续去发光发热,现在汇报还没结束。”
研究员们这才反应过来,现在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军方的代表。重新按捺住躁动的内心坐在座位上,也想听听后面还有什么爆炸性的信息。
这时一个军方代表问:“赵同志,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你体内的信使引导你进入虚空间,为什么我们体内的信使没有任何反应,契机是什么?”
赵晨星继续回答:“刚刚我听了那位研究员,请问怎么称呼,孙是吧?我听了孙研究员的解释,我怀疑,可能大过滤器不止一个,就比如,我第一次是因为在藏区的湖水,受到湖水里面的炁灵胶影响,然后我的影响又带动了湖底的遗址运作,就机缘巧合能够进入虚空间,玄妙一点的话,可能运气也是大过滤器的一部分。”
虽然赵晨星的话很没有逻辑性,但是在这种场景下也是能够让人信服。
汇报又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后才结束,结束时,李奉说:“各位,今天这个会是绝密级信息,我不希望你们在外面有什么泄露,赵晨星同志所说的一切我都会列为绝密内参,请你们理解。”
没有人反对,直到散会,每个人都心事重重的离开会议室。
李奉看了一眼准备离开的赵晨星,说:“小赵,你先别急,跟我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