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让准噶尔汗国干掉叶尔羌汗国,统合了整个西域的话,那么准噶尔汗国就会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大国。
历史上清廷正是由于坚持不懈地和民众做对,使得一场传檄而定的战争变成一场二十年的拉锯战,后续又一通胡搞,把宝贵的战略时间都用在国内战场上,给了准噶尔汗国做大的时间。
李自成自然不能和清廷一样犯蠢。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好好安排一下喀尔喀的善后工作。
首先历史上清廷的划分各部界线,赐予爵位,驻军这一套是有限的,这一套方法限制住了蒙古诸部的流动,所以李自成也会用这一套方法。
当然,除此之外,更值得学习的是明朝那一套由朱元璋设立的,前期用以重新汉化辽东和甘肃,中后期用以汉化西南和辽东的方法:
这一套方法是用一整套连锁政策引导那些当地人主动汉化。
首先第一步就是设立都司,迁徙百姓和士兵进驻,将当地民众列入军籍统一管理。
接着第二步就是派遣读书人开设私塾,开展教育普及。
接下来,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是,允许蒙古各部的百姓及上层参与科举,进入大顺官僚体系。
在朱元璋设计的制度中,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人,只要你按照程序参与科举,文章写得好就能进入官僚体系做官,并且在仕途中与汉官也是一视同仁的,既没有歧视,也不会优待。
当然,蒙古各部的蒙古人想要通过科举进入大顺官僚肯定比汉人难,因为他们在文化方面肯定是不如汉人的,所以这种一视同仁多多少少实际上带着一定偏向的。
但李自成并不想因此搞什么优待,历史已经证明,朱元璋搞的那套“有一定歧视,但规则上一视同仁”的方式才是更为有效的民族融合之举。
在朱元璋的这套制度之下,已经被大量色目人占据的甘肃和辽东等地重新汉化,大量少数民族主动寻求汉化,而这些被汉化的少数民族其子孙后代也与汉人无异。
因此,李自成决定沿用明朝设计的这套【有一定歧视,但给予加入的机会】的制度,用以汉化蒙古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