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颤抖着摸出手机,相册里存着女儿熬夜为张耀设计的手写体应援卡片。当苏时译将卡片扫描图导入笔迹鉴定系统时,二十七个特征点与诈骗合同完美重合。
窗外突然炸响惊雷,暴雨冲刷着鉴定中心的防弹玻璃。
张宇一拳砸在正在生成鉴定报告的打印机上,雪白的A4纸染上指缝渗出的血珠:"他们连孩子的真心都想要做成模板!"
“看来我要加班了,你们先回去,我想想办法。”
苏时译开始琢磨文字。
发现法律条文很严谨,没有什么漏洞。
不过原来合同带有的芳香,与新替换的两张纸张有点不一样。
想了一下,苏时译想到了什么。
“等我一下。”苏时译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久。
司法鉴定中心的金属台灯在合同纸页上投下冷白的光,苏时译戴着乳胶手套的指尖抚过签名处的墨痕。
紫外线灯扫过的瞬间,原本均匀的墨迹突然泛起细密的磷光。
"苏总,您要的显微成像。"助理将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屏转向他,"这份合同的墨粒直径在3.5微米左右,和您之前提供的样本......"
"比原始合同大0.5微米。"苏时译摘下金丝眼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三天前张耀签字时用的派克钢笔还在他西装内袋里,墨囊里残留的30号纳米碳素墨水,绝对不可能产生这种粗粝的结晶形态。
落地窗外,陆家嘴的霓虹在黄浦江面碎成猩红的鳞片。苏时译盯着鉴定报告上的"宝玲公司仿宣纸"字样,想起签约那天张耀特意要求使用中式红木书案——原来是为了掩盖换纸时细微的摩擦声。
"准备质谱仪。"他突然站起身,白大褂在空调风中扬起凌厉的弧度,"我要做碳十四同位素测定。"
凌晨两点的实验室弥漫着二甲苯的刺鼻气息。
苏时译将两份合同残页浸入显影液,透过电子显微镜,多普公司特供纸的桑皮纤维与宝玲公司仿品的构树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网状结构。
"苏总!"助理举着手机冲进来,"张耀带人往这边来了,保安说他们有法院的取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