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火种计划

沐宸赞同地点点头,鼓励道:\"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定能让知识的灯火代代相传。文明终会在核战废墟中重生,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经过多伦研究讨论,赵明的建议被进一步优化,形成最终方案。

赵明站在会议桌前,向沐宸和其他人详细介绍他设计的地下图书馆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根据我的设想,要建立这样规模的地下图书馆确实非常困难。考虑到现实的施工能力有限和未来长远打算,唯一可行的就是改造我们天火堡垒下面已有的巨大人防区。这可以大大减少新的挖掘和建造工作量。人防内已有的通风...供水....供电系统,进行维修改造,使其适合书籍的保存。”

\"馆内将划分为书库区...修复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区。书库区将设置成环形结构,墙体和地面使用防渗水、防腐蚀材料,并在四周埋设水泥墙作为抗震加固。\"

\"每个书库都将单独设置温湿度调节系统和氧气吸收装置,以保证书籍在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环境中保存。同时配置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监控系统等多重防护措施。\"

\"作为备用电源,我计划在地表设置隐蔽的双通路配电间,确保馆内供电不间断。此外,各重要电脑设备还将配备 ups 系统,防止短时断电对书籍造成损害。\"

地面建筑物可以改造成入口,并利用废旧材料加固,对接地下馆区。采用模块化扩建的方式,先建立一个核心书库区,后续再扩充周边过道和房间。分期实施可以合理调配有限资源。虽然条件简陋,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和设施改造建设图书馆,在有限资源下建立起文明知识的仓库。

赵明的语气笃定,讲解过程条理清晰。每提到一点,他都会通过电子幻灯片呈现设计草图、参考资料等内容,直观地向大家展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详细讨论和评估后,大家一致认为利用现有人防工程改造的方案是当下最优可行的选择。考虑到其意义重大,众人决定给这个图书馆建设计划取一个响亮的名称........\"火种计划\"。

这个名称充满希望与力量,寓意着知识和文明就是人类进步的火种,即使在末日废墟中也必须守护并传承下去。

在确定计划名称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激烈讨论,就“火种计划”的实施路线图达成共识:

第一步....选定人防工程,展开必要的改造和加固。第二步.......整理分类文献书籍,运送到馆内储存。第三步......逐步完善馆内环境控制、安全防护等系统。第四步.......长期运营管理,并考虑扩建新的馆区模块。

火种计划意义非凡,因为,在核战后环境下,所有的电子产品终将在10到20年后成为废物,终将面临报废命运。人类科技树上的皇冠,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失传,荡然无存。没有芯片供给和产业链,信息的记录与传播将再度依赖原始的手工抄写时代。打印技术在未来数十年也难以为继。这样一来,以书籍文献的形式保存人类知识就显得尤为关键。它们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承载了先人的智慧。

参与“火种计划”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刻理解这一点。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抢救与整理图书文献。也正因为文明传承的任务艰巨而意义非凡,大家才会如此团结协作,全力以赴。他们明白这个计划关系到人类是否还能在核战后重建文明。

可以说,“火种计划”承载着人类的希望。每抢救一本书籍,都是在守护文明的灯火。他们一定会与时间赛跑,让知识薪火相传,文明在废墟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