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国朝政策安排,捷报是走八百里加急。
按理说这月也该到了……”
来济抬起头:“为何今日还未到?”
李承乾明白了,身子微微倾斜靠在软垫上:
“中书侍郎的…不对,三省的意思是琅琊公在假传捷报?”
来济猛地站起行礼惶恐道:
“臣不敢,臣只觉得朝廷应派御史前去核实。
朝廷这边也该做好应对的措施,以防万一。”
“说说!”
“五月在即,户部存粮不多。
辽东战事已经是箭在弦上。
臣觉得朝廷今年应该简单的提高些赋税,以备不时之需!”
“万一,万一龟兹那边是.....”
李承乾闻言脸色阴鸷了起来,过了半晌,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臣告退!”
望着告退的来济,李承乾阴恻恻道:
“军中不光有御史,有百骑司,西域还有上万府兵。
就算虚报,你们三省就这么有信心认为颜白一个人能把所有人的嘴巴堵上?”
“臣会告知下去!”
“去吧,记住没有什么万一,也不存在万一!”
“喏!”
来济走了,大殿寂静无声。
过了好大一会儿,李承乾才回过神,可心情全无。
来济的一番话还是动摇了他的心。
李承乾害怕自己看错了。
小主,
“衡山王!”
“儿臣在!”
李承乾扭头看向李象,眼睛一亮:
“最近我观你对政事颇有见解和心得。
来,就以是否增添赋税为题,你说说你的看法!”
李象闻言,瞬间觉得头皮发麻。
他哪里有什么见解和心得。
那都是别人帮着分析出来的,他就是负责抄录而已。
李象背后的汗一下就涌出来了。
如今这局面就不是问答,而是奏对。
一言一行都有人记录着。
李象知道如今的局面没有什么模棱两可的答案。
要么增添赋税,要么不增。
增,要有原因,不增也要有见解。
“孩儿觉得,为了大局,应该增添。
但至于增加多少,这个需要商榷。
不能太多,多了,百姓觉得负担重……”
话一出口,骆宾王轻轻叹了口气。
先前陛下对此已经表达了态度。
提高赋税,只会让土地的兼并速度更快。
哪怕只有今年一年,也不行。
历朝历代来,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是有所忌惮的。
他们只看眼前,只看碗里的。
因为,那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大局不是提高赋税。
提高赋税只会让百姓把粮食藏的更紧,只会让市面上的粮食更贵。
只会让天下乱起来。
最后得利的是那些大家族。
尤其是如今朝廷大军在外征伐的这个紧要关头。
百姓的负担本来就重,增添赋税就是雪上加霜。
刚才陛下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没有万一,也不存在万一。
如今......
看着喋喋不休的李象,李承乾从未如此地失望过。
“闭嘴!”
一声怒吼在大殿回荡。
李承乾看着李象失望的咆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