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道看到这封信后,已经完全陷入对军隐会的思索中。
他在想军隐会是否有成立的必要,共隐会成员又是否应该加入。
从本质上说,军隐会和共隐会成立初衷和性质完全相同。
区别在于,共隐会是主管政务,军隐会是主导军事。
这就没有任何否定的理由,毕竟他王成道可以做的事,别人为何就不能。
更何况这还是他的弟子主导,从许青云的态度来看,也非常在意和共隐会的协调配合。
接下来就是共隐会加入的问题。
从本心而论,他倒是希望的,军政不分家,两相结合对谁都有好处。
但是作为一个公正的组织,这事他无法做出决断,必须要靠议会讨论确定。
想到就做,第二日王成道便发起召开议会的通知。
在会上,他详细讲解了军隐会的组成和目的,并发起了投票选择。
第一项投票,多半人赞成军隐会成立,少部分人弃权,无人反对。
开玩笑,大家都是出自隐学书院,对书院的新兴组织自然是欢迎的。
更何况军权是自己人,他们就更能放开手脚。
第二项投票,关于是否同意共隐会成员加入军隐会,结果全数赞成,无一人反对或弃权。
这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没人嫌职位多,更何况是能加入暴力机关的管理。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只要提交个详细的报名表,由共隐会来评测是否达到加入条件。
至此,军隐会事件算是告一段落,王成道也为这个结果感到开心。
可是他没想到,军隐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正隆八年深秋,上京城大朝会。
因为正隆的放权,朝会时间有所更改,由每日早朝改为五日一朝。
大朝会更是从十日期改为三十日一次。
这些改动并没有引起波澜,毕竟谁让朝堂完全由共隐会主导,正隆又是隐学的坚定支持者呢。
当然,普通人才这么看,王成道就非常清楚,这只是原因之一。
而且还是个非常不重要的原因。
根本在于,正隆正忙着泡妞,根本就无心朝政,所以才卖了个好。
或者说,是在拿他和共隐会背锅…
不过王成道背的心安理得。
只有这样,他才能大展拳脚,毫无掣肘地带领共隐会大力发展隐学。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几条颠覆性的政令就这么颁发了下去。
尤其是关于赋税改革,少了那么大一笔粮赋进账,正隆竟然问都不问,可见其爱美之心有多坚定。
昏君这名头怕是一点都没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