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统筹之争Ⅲ2 理念冲突 天宝危机

曹操:“要不是当时在大战,你那个时候估计也一样。”

小主,

李治就扫了武则天一眼,然后说道:“差不多得了,再闹下去对你有什么好处?”

武则天:“哎呦喂,这话说的,现在对你自己才没有任何好处吧。”

李显和李旦在后面急得直跺脚。他们当然希望这个闹剧能快点结束,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曹丕拿出了一个笔记本,津津有味地记录着这一切。

别忘了,他可是史书编纂组的成员。

李治:“好吧,我也不想跟你谈感情了,我们就谈利益吧。”

“你是想跳槽到那个集团?还是想自己独立出去?可能吗?”

(你武家也没别人啊。你到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你武则天应该向我服软。)

不说还好,现在武则天已经彻底激怒了。

“哈哈,还真的跟我想的一样啊。”

她本来的想法是自己在两边摇摆,从而最大程度抬高自己的价值。

自己的想法可真别扭,而且与前世的所作所为有些相似了。

这样说来,自己还是遵循着封建父权的那一套逻辑,无非是把自己当作男性看待罢了。

这里的所有人都是这个逻辑,他们乐忠于这一套,也不会有所谓的平等。

但“女儿国”那里倒是有这种平等。

武则天的语气变得平静了。

“唉,真扭曲啊。只有当这里彻底改变,彻底进步,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她就说到这里,让公证人孙权记录下自己的话后,就甩开众人离开了。

回到王莽那边。

李世民:“这就是全部了吗?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你身后同伴共同的想法?”

王莽:“唉,都在这了。”

“我们希望能够远离政治,过上安稳的生活,可就是做不到,怎么都做不到!”

王莽越说越激动,他已经站了起来。

“呵呵,你凭什么觉得你的改革能够成功呢?”

“你又凭什么觉得你不会走始皇高祖的老路呢?”

“不对,只有我们能改变一切。我们才能让空间没有任何内斗。”

“你其实也不用威胁我们。虽然我们现在还很弱小,肯定赢不了。”

“但至少能决定谁赢。就这样吧。”

司马绍、宇文邕和陈蒨鼓动王莽撂下了一句狠话,就让王莽赶紧离开。

宇文邕:“就是赌,就是虚张声势,也不知道能取得什么效果。”

李世民站在原地,仔细思考着他们的理念。好像与自己的相似,但就是感觉有哪里不对。

王莽刚走,他就接到了李治那边的消息。

“哎呀,真不让我省心!这都什么事啊!”

……

人间,大唐在盛世的表象下出现了危机。

742年,李隆基宣布改元“天宝”,并进行了多项改革,但大多都没有什么用。

到这时,边疆地区布满了节度使,一共掌握了约五十万的兵力。

节度使制度更加灵活,也让朝廷对外取得了不少战果。

可这些节度使为了让自己存在下去,不惜养寇自重。

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朝廷的财政陷入了危机。

到这时,唐朝已经是一个火药桶了,迟早会炸掉。

至于是“小炸”还是“王炸”,将取决于李隆基接下来的操作。

李隆基:“接着奏乐接着舞!朕都辛劳半辈子了,玩一玩怎么了。”

失去动力的李隆基在宫人的介绍下接触到了儿子李琩的媳妇杨玉环。

这一年,李隆基59岁,杨玉环25岁。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745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杨家也跟着鸡犬升天。

杨贵妃的姐妹和堂兄弟开始了卖官鬻爵。

另外,杨贵妃有一个堂兄杨钊,他本姓张,随母亲改嫁到杨家才改姓。

杨家得势后,他从蜀地回到长安,又靠着巴结李林甫获得了权力。

748年,他被赐名“国忠”,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国忠。

中央朝政如此糜烂,边疆地区也不安稳。

节度使制度的隐患其实也在可控范围内。

李隆基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只要节度使足够忠诚不就没有问题了吗?

就比如说忠诚的安禄山和史思明。

732年,安禄山在幽州偷盗被抓,但节度使张守珪觉得他样貌奇特,就放了他。

安禄山留在了军中,然后结识了史思明。

他在朝中各种运作,李林甫在收钱后也对他赞不绝口。

744年,李隆基让安禄山兼任了数个节度使。

745年,唐朝联合回纥灭掉了后突厥。

同年,安禄山为捞取军功,故意逼反了奚和契丹。

两个部落很快被安禄山击败,安禄山也获得了入朝的机会。

安禄山满嘴马屁,李隆基很高兴,觉得他憨厚老实,能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