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发起号角的高丽

高丽黄海道的海州,坐落于海州湾,不但是高丽八道之一,黄海道的首府,也是港口城市。

汉城形势复杂,两班阶级势力庞大,传统地主阶级为主,大明的商人们,逐渐在汉城周边扩张,海州成为了主要的聚集地之一。

海州的东边,百川一带。

大片的黄麻田,它们整齐排列,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黄麻的叶子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生长的故事。

“当当当。”

高富贵老汉敲着铜锣。

四十余岁的高富贵,穿着白色的短褂,脚上还穿着鞋子,半口的坏牙,与田地里劳作的百姓并没有两样。

不过这位从内地而来的老汉,是当地老百姓们羡慕的对象。

锣声响彻了周围。

晨光的照耀下,黄麻的田地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远处的丘陵和山峦隐约可见,与天空的云彩相映成趣。黄麻的叶片上沾满了露珠,在晨光中闪闪发光,仿佛嵌满了金色的珠宝。

黄麻的植株高大挺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无数的身影从“海洋里”涌出,走上了小径和田埂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层次感和立体感。

身无寸缕的百姓们,跑到粥棚下。

粥棚有热气腾腾的热粥。

“排队,排队。”

高富贵用方言喊道。

许多老百姓听不懂大明话,可是多年下来,他们明白高富贵的意思。

伙房是好地方。

几名颇有姿色的高丽的妇人忙碌着,时不时和伙计们打情骂俏,老百姓们见怪不怪。

粥棚挂着牌子。

亨运来。

几名管事聚到了一起,他们与内地来的伙计,有单独吃饭的桌子,不光有馒头,还会有咸菜,有时候还会有肉菜,羡慕的排队的老百姓们眼睛都直了。

高丽的棉花没有普及。

老百姓们买不起多余的衣裳,一身单衣都是好人家。

夏天还好,最怕的是冬天,他们靠着自身的正气与大自然抗衡,记事以来,他们从来不知道吃饱肚子是什么滋味,忍受刺骨的寒冷成为了习惯。

干活容易损伤衣服,所以老百姓们干活的时候不愿意穿衣服。

他们甚至故意如此。

能在伙房干活的,要么是大明人,要么是那些本地人家里,有姿色的女子,不光能自己吃饱肚子,有时候还能为家里带去一些食物。

国内的活计,普通百姓最好的去处是大明工局的工厂,其次是大的国内商行,例如合记这些商行,再次则是其余的商行。

哪怕是专门清理粪便的行当,工钱也不错,休息的时间也多。

神话之后

亨运来商行的名声,国内并没有多少。

但是呢。

亨运来这些商行,在高丽当地却是大名鼎鼎,随着商行的规模,从国内招募核心的伙计,成为了迫切的需求,而国内有才能的人,大多不愿意加入。

所以导致亨运来这些国外的商行,招募了许多高富贵这样的老光棍。

正如当初金州发家的时候,同样吸引不了太多的人一样,也是从这些人开始入手。

按照历史的轨迹。

老光棍老光棍,不光生活贫苦,绝后也是必然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高富贵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竟然能在异国他乡,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存在,不光娶上了媳妇,还有了自己的娃,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生活。

所以高富贵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对于亨运来掌柜和管事们的安排,向来执行的一丝不苟。

美。

是一种资源。

男才女貌。

长得美的女性,本身就是优势。

这是亘古不变,无论古今中外都一样的道理。

管事们穿着丝绸的中制装。

桌子上满满的食物。

他们并没有在意排队的老百姓们,哪怕里面有很多衣不蔽体的妇孺,真正好看的女性,早已被挑了出来,有资格,或者有关系可以瓜分的,早已瓜分完了。

如果说十年前。

当地的百姓中,十成里有个五六成是隐户和奴隶的话,大明商人带来的生产,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生活。

土地兼并的加剧,反而让这个数量增加了。

越发贫苦的生活下,而大明商行集中生产,原本是促进生产力的技术,不但没有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还造就了更多的无以为生的流民。

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高效率的技术,同样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用得好,可以造福百姓,用的不好,则危害百姓。

吃完了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