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朱元璋的妥协

不像明中后期,皇帝的旨意,必须经过内阁,才算是明旨,否则属于“不合法”。

皇帝对内阁不满,无法改变内阁的决定,只能惩罚内阁阁员,让内阁阁员通过皇帝的旨意。

但无论是舆论,还是为了自身名望,都不会有人在这方面让步。

说西方资本家的争斗,让皇权的退让,才有了工业革命的土壤。

明朝同样如此。

江淮地区资本家代表的官员,同样站在朝堂上。

反倒是清朝。

有哪个官员敢反抗皇帝旨意。

总之。

明初朱元璋的旨意,具备了法律效率。

圣人有易储之心的言论,越来越多的人深信不疑。

当场。

许多官员出面反对,但是朱元璋态度坚定,反对无效,旨意发出。

“圣人有易储之心吗?”有官员直接问道。

“荒唐。”

朱元璋大怒。

“如此荒唐的话,你是何居心?难道盼着皇太孙的不好?”

“臣不敢。”

未来的万历皇帝,同样不承认自己有易储之心。

但是他和朱元璋不同。

他的旨意,经过内阁才“合法”,那么官员可不管万历皇帝嘴上怎么说。

反正对太子不利的政法,是发不出去的。

大家心照不宣。

明初不行。

朱元璋的旨意是合法的。

官员对抗不了皇权。

而朱元璋又不承认他有易储之心,导致官员们更加无力应对。

虽然越来越多的官员,深信朱元璋有易储之心,但是朱元璋信誓旦旦说自己没有。

面对这种局面,很多人心里怄的要吐血,他们不能为皇太孙据理力争。

总不能皇太孙如今好好的,他们却坚持说皇太孙要被换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疏。

“储君安,则朝堂安,朝堂安,则天下安。”

“皇太孙出阁以来,以仁孝名满天下,为天下万民表率,不可轻动。”

……

这些奏疏对于朱元璋一点杀伤力也没有。

不久后。

朱棣开始在京城抛头露面,身边有锦衣卫护卫,主要在禁军中接见各个将领。

这下子。

就算是瞎子,都知道了圣人有易储之心。

无论京城的局势如何。

对于地方上来说,特别是北境。

山西还是陕西,又或者河南,山东,反正各个地方的官员躺平了。

总之。

北平新军一点压力也没有。

各地的县城一切照旧,最大程度缓解了北平军事压力。

朱高炽收到了旨意,这回确认无疑,也明白了未来的方向,立刻派军入河南,陕西,山东。

二十五营。

三营入河南,三营入山东,五营入陕西,在陕西行都司与陕西交界出。

“宋老将军何时去北平。”

“老夫这就动身。”

骠骑将军宋晟,没有丝毫的抵抗,新军接管了陕西行都司,整个北境没有了其余的军事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