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情出奇的顺利,一个月后,吕小伟的推荐全部被批准,当初讥笑蒋同知的人傻眼了。
如果知道巴结吕小伟这个七品钦差有这么大的好处,谁不巴结谁是傻子。
张虎自从跟了吕小伟,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已经从一个小旗,摇身一变成了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
虽然手下的人并没有变多,但是官职上去了,总有一天可以单领一军。
赵龙就更是传奇了,从一个悬赏逃兵把总,也成了正五品的千户,单独领备倭军一卫。
蒋同知更不用说了,自己辛苦奋斗了近20年,位置丝毫没变,
仅仅认识吕小伟不到一年,就满足了自己的终身理想,不由窃喜自己的正确决定。
只有吕小伟换来了一顿首辅的斥责,并且免除了监军备倭军的职务。
虽说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吕小伟还是小小郁闷了一下。
可是看着跪在大帐中间的蒋同知和赵龙,心里还是有着一丝优越感,
三品如何,还不是自称我的门下走狗。
蒋同知也知道吕小伟被斥责了,只能小心翼翼的宽慰道:
“吕大人,首辅大人也就是遵循惯例而已,毕竟反叛发生在大人监军之时,一顿斥责已经是格外照顾了,
假如下官这种武官军营发生反叛,抄家砍头都是轻的。”
吕小伟转头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别看武官升得快,但是死的也快啊,顿时心理平衡了。
但是自己身兼巡按职责,而且首辅当时安排张大人,
表明让自己查明宁府被倭寇洗劫一事,经过这段时间师爷和赵龙的暗访,已经查明真相。
吕小伟的密疏中,表明了备倭军中贪污军饷,士兵疏于训练,看见倭寇胆怯畏战,在梁村杀良冒功等等。
同时附上了这段时间收集到的近300份证人证言。
既然朝廷想听真话,自己在密疏中也就没有隐瞒,已经能看到这个的,除了皇上,也就是内阁几位大学士。
对于吕小伟而言,兵部的那些侍郎都是暂时撼不动的庞然大物,
但是对于内阁大学士和皇上来说,真要办这些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备倭军的事情了结了,自己也卸了监军的差事,也就不好呆在军营了,
于是安排张虎等人,带着自己的行李离开军营,到了宁府的巡按衙门。
临行之前,蒋同知来请教吕小伟,自己应该怎么做好这个备倭军指挥使,才能避免和上任吴凡一个下场。
吕小伟沉思片刻,给蒋同知16个字“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
吕小伟说道:“我是文官,只会纸上谈兵,但是假如下次倭寇来犯,
还是仅仅几百人就让你们退避三舍,把老百姓置于铁蹄之下,我会直接斩了你!”
看见吕小伟那凶横的眼神,蒋同知,哦不,现在是蒋指挥也不免吓了一跳,
跟着就单膝跪地,口中发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遵照大人指示,勤加操练,
再有来犯之敌,下官一定身先士卒,死而后已。”
回到巡按衙门,处理了一些积攒的公文,得知最近并没有人来告状,也就闲了下来。
但是吕小伟并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人,毕竟死过一次的人,对于时间的珍惜,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于是,巡按大人又发挥了自己的职责,带着师爷、张虎还有小夏,乘坐马车,出了宁府。
金秋九月,正是瓜果飘香的日子。
这一日,东湖水畔,一个英俊到不像话的男人,摇着折扇,带着一个管家,悠哉悠哉的闲逛,
一看就是有钱人家出行,后面慢悠悠的跟着一辆马车,
赶车的人五大三粗,满脸胡须,一脸横肉,一看就像打手多过车夫。
一行人正是微服私访的吕小伟,
赶车的张虎现在也很熟练,而小夏此时挑起车上的帘子,
向前喊道:“老爷,回车上喝杯茶吧?奴婢刚沏好的。”
吕小伟不悦的转过头去,看着小夏道:“说了多少遍了,不要叫我老爷,
把人都喊老了,还有别自称奴婢了,咱们都姓吕,是一家人。”
李师爷看着斗嘴的两人,不禁笑了起来。
自家的老爷是越来越随性了,完全不像是手握生杀大权的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