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起黛玉的手,皇后的容色疲惫,声音浭水飘渺遥远,“你若不合适,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
进入正厅再拐过一个雕花的圆形门,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出现在黛玉的面前。出于本能,黛玉的眼睛径直便向房间的正中看去,可是映入的眼帘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床或者是桌凳,房间的正中,竟然摆放着一人高的一尊玉石像。乍一看,这石像有些熟悉!
像是被吸引住了一样,黛玉向前走去,走近那石像,触摸那石像。那是一尊女子的塑像,姿容绝色,倾国倾城。黛玉看着看着,便不觉泪流满面,她紧紧的抱住那石像,失声叫道:“娘,娘......”这石像,分明是贾敏,她的娘亲!
而在黛玉身后一直默默站着的皇后,此刻也卸去人前的高贵和娴雅,紧随着黛玉到那石像的面前,握住石像的手,充满感情的叫道:“姨妈,你可还好?”
黛玉虽然沉浸在伤心中,可是乍闻皇后的话,还是惊了一跳,面带泪水,黛玉疑惑看向皇后,抽泣道:“娘娘,您...您...真的认识我的母亲?你叫我的母亲姨......娘?”
皇后用丝帕拭去脸上的泪水,轻轻点点头,把黛玉拉到靠窗的椅子上坐下,那里窗明几净,是有有人天天来打扫的缘故。
“玉儿,你以后莫再叫我娘娘了,你只管叫我姐姐便是!”皇后认真的看着黛玉,动情说道。
“姐姐?”黛玉疑惑不解,泪痕还犹在脸上徘徊不去,直顺着嘴角到下巴,最后汇聚成晶莹的一滴打落在桌面上。
“好玉儿,莫再伤心了!姨妈定然也不愿意看到你这般伤心,逝者已逝,我们生着还要生活下去。”轻轻的拭去黛玉玉颜和眼角的泪花,皇后眼露心疼。
仍然有些抽泣着,黛玉点点头,长呼吸几口气才开口问道:“娘娘,您您为何叫家母为姨妈呢?”黛玉心里疑惑,在她的记忆中,似乎没有这样一个与母亲年龄相差无几的表姐或者是堂姐,而且还与母亲长得那般相似。
皇后惨淡一笑,“我虽然年长你岁数很多,与你母亲一般大,但是我却是你的同辈!我叫柳昭!你只管叫我昭姐便是!”
贾昭?那不是贾家的人吗?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听父母提过有这样一位昭表姐?这是为何?
看到黛玉烟眉紧锁,盈盈若远山,皇后却忽然一笑,低声道,“若漠宇那孩子与你一样是个女孩儿的话,定然与你长得十分相似吧。”
漠宇,那个太子吗?怪不得在昨日的寿辰上黛玉总觉得那少年有些面善呢,原来竟然是因为两人有张的相似之处。
言罢,皇后起身离开这个房间,黛玉失神望着那尊玉像的功夫,皇后已经抱着一卷轴款款入内放到黛玉面前的桌面上。
“打开看看吧!”皇后示意黛玉将那卷轴打开。
疑惑着,黛玉伸手将那卷轴缓缓摊开,‘荣宁二府贾家族谱’几个小篆黑字映入眼睛,黛玉抬头用询问的目光的看向皇后,皇后只是示意她继续往下看。
卷轴全部打开,整个贾家的族谱便显示在黛玉的面前。上面几行字体是这样的:贾先祖贾源、演随先皇南北征战,立不朽战功,敕造国府,其子化、善颂父辈之德,自此立宗谱,望证贾家百年基业。
下面便是像树一般开枝散叶的族谱,先是贾府第一辈人贾演贾源,然后是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由于好多人已经作古况且黛玉也不识得,并没有认真看,只是从她关心的开始看起。
第二代人贾代化亦是已经作古,他的儿子便是贾敷和贾敬,而贾敷也已经作古,贾敬的的一双儿女便是贾珍和惜春,贾蓉又是贾珍的儿子,其妻秦可卿。左边一支便是长房宁国府。而右边一支则是荣国府,贾代善的正房其子便是黛玉的外祖母也就是贾母,贾母下有两子一女,贾赦贾政和贾敏,下面又岔开的分支,黛玉本就十分清楚,便没有细看。可是仍然有一个地方引起了黛玉的注意,就是在贾母那一代,贾母的右边还岔出了一条族谱的分支。上面无名无姓,却在旁边注明几个字:贾代善小妾。这位无名氏的小妾生有一女,名为贾娴,而贾娴的下面,便再也什么也没有了!
黛玉正在迷惑间,却见一根纤纤手指忽然指到贾娴的下面,只听见皇后说:“我便是贾娴的女儿,柳昭!”
啊?黛玉大惊连忙抬头去看皇后,她一脸的认真,并不像是开玩笑。黛玉尚自有些不可思议,“那娘娘你就是表姐了,对吗?”
皇后点点头,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道:“我的外祖母是外祖父刚刚成年时的一个小妾,后来生下我的母亲贾娴,几年后在我的母亲即将成年的时候,史太君娶进门,正式成了正房。她生下你舅舅和你母亲。史家权势一时,你外祖母在贾家也是极其得势的,她容不下母亲和外祖母,终于在你母亲懂事的时候,将外祖母赶出了贾家大门,从此不再相认。恰好外祖母也是极其要脸面的一个人,从此一个人带着母亲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你和我母亲是如何相识的?为什么贾家的族谱上并没有娘娘外祖母那一个分支?”黛玉不自觉融入到故事中,忍不住轻声问道,贾家的族谱她也是见过的,就是没有见到贾娴姨妈那一个分支。
“谁知道你母亲竟是个极其善良的人,虽然年纪小,善心却大。自从外祖母母亲两人被赶出贾府之后,她竟然一直派人打听她们的下落,终于打听到之后,她不顾我外祖母的厌恶和憎恨,执意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她们,帮助她们度过人生中最难熬最难过的一段时间。”皇后的脸上逐渐露出一点点的喜悦和高兴。她继续说道:“直到母亲出嫁了,我的出生后,她还仍是偷偷的帮助我们。生活的磨练和岁月的艰苦,外祖母和母亲先后离我而去,那时的我还小,失去了母亲的庇护,我生存不下去。”
皇后忽然长长一叹,那声音遥远而悠长,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她拉住黛玉的手,“姨妈就托人照顾我,后来她出嫁了,嫁到了美丽的江南,也过的很幸福,我真心的祝福着她好人有好报。可是......”皇后忽然变得哽咽,“你出生后,不到一两年的时间,姨妈的身体竟然越来越差。可是就在那最后的岁月里,她竟然还不忘记关心我。虽然按辈分我该叫她一声姨妈,可是我觉得我们之间早已经堪比亲姐妹。至于贾家的族谱,外祖母被赶出贾家的时候就被除了名,所以......”
长长的故事,淡淡的哀愁,黛玉神色忧郁,终于回神,起身,她伸长手臂,与皇后抱在一起,动情道:“昭姐姐,从此不再是我一人独自思念母亲了,还有一个人与我共同承担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
“是啊!”嘴角扯出一抹笑意,皇后反手将黛玉拥住,“既然我们相认了,从此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保护妹妹了!”
忽然,黛玉的眼角看到玉像的另一侧书桌上,摆着一方砚台,便开口道:“昭姐姐,你还在这里作诗写字吗?”
皇后扭头看看那砚台,竟然是幽幽一叹,将黛玉按到椅上重新坐下,“那是皇上在这里批阅奏折留下的!”
“皇上?”黛玉心里又是疑惑重重,难道皇上也认识母亲吗?似乎还对母亲有着特殊的感情?要不然怎么在这里批阅奏折?
“妹妹莫急,还有很多的事情,我要慢慢告诉你!”似乎是看穿黛玉的疑惑,皇后一笑,又帮黛玉斟满一杯茶道。
“姨妈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不但有姨夫穷尽一生的情爱,更有皇上一生不悔的爱恋。”眼望着窗外,皇后手执一杯清茶淡淡道。
黛玉沉默不言,又想起早上的时候在芳华阁的一幕,皇上望着她,但是却在看另一个人,原来那个人竟是她的母亲。
“姨妈新婚半年后,曾经和姨夫一起泛舟游湖,那时,恰遇上布衣寻访民间的皇上,只一眼,从此姨妈便深深刻在皇上的心中,任是谁再也代替不了。他开始苦苦追求姨妈,可是姨妈和姑父两情相悦,相敬如宾,又极其讨厌宫廷的生活。哪里还容得下第三人!可是姨妈的心又太软,她见不得有人为她害相思,便想到了我,我与姨妈长得有九分相似,若不是熟人根本就不可能发现其中的差别。我也恰好到了婚嫁的年龄,于是,她便安排我与皇上的见面,可是,命运就是那般捉弄人,只一眼,我便爱上了皇上,就如皇上爱上了姨妈一样,深入到骨髓、不可自拔。皇上也果然将我当成了姨妈,宠爱有加,冲动之下还封我为皇后。那时候,元春亦是已经进了宫,皇上不想元春认出,从那时起我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出门也必定以面纱蒙面。即便是这样,我也甘之如饴,因为我爱皇上,爱到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可是,好久不长,皇上便发现了真相,大怒之下要杀了我!你知道吗?事情往往是那样的巧合,姨妈那时却已经病入膏肓,临终前,她见了皇上一面,我不知道姨妈和他说了什么,自从姨妈离开后,皇上便不再提旧事,表面上我的荣宠依旧,可是谁又知道皇上夜夜留宿栖凤宫却不是与我同床共枕,他每每却与姨妈这尊石像相对而眠。”
皇后的眼中有苦涩,声音中却仍是淡淡的,可越是这样的平淡声音,竟然越发让人心痛。黛玉同情皇后,可是她也不能怪皇上,因为情爱之事本就是你情我愿,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付出的更多一些而已。
“昭姐姐,难为你了!你......可曾恨过我娘!”黛玉思虑再三,终于将心中的担忧和盘托出。
“恨?呵呵......”皇后无奈一笑,摇摇头,“怎么会呢?姨妈对我怎样,别人不知道,难道我还会不清楚吗?我柳昭虽然不抵姨妈的学识文采,但还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况且......是我爱上了皇上,而皇上爱不爱我,从来就不是我能决定的。自从漠宇出生后,我也想明白看开了,我应该满足了。至少我有了可爱的儿子,又可以每天看着自己心爱的人,陪着他,守护他,此生别无他求!”言罢,皇后又拉住黛玉的手,“不过现在,我唯一的希望便是看着你找到一个好人家出嫁,现在可好,你和北静王水溶两情相悦,姐姐心里高兴啊!相信姨妈看到这一切,也会高兴的!”晶莹的玉石像依旧静静伫立,眉眼慈祥温和,似乎在对黛玉轻轻微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这也是朕所希望的!”忽然,响亮的男声自门口处响起,黛玉柳昭二人连忙去看,却是一身明黄色衣衫的皇上背着光在门口静立,温润的眼睛却是看向那石像。
“妾身见过皇上!”
“民女见过皇上!”
两人连忙行礼,皇上一个箭步跨过来扶起黛玉,认真的看着黛玉道:“我已经说过,如果没有外人在,就不必多礼,敏儿一向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