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如同阴阳相辅相成,尽管有主次之分,却并非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关系。
叶明深谙变革的趋势,他决心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但他并未打算直接高举“建立私营企业”的大旗,那无疑会与当前政策形成正面冲突。
他看准了合资经营这条已然开启的通道,《中外合资法》虽规定个人不得与外商合资,因个体户不具备法人资格,无法签署有效合同。
然而,叶明提出诉求:个体户应当拥有合资的可能。
这样一来,个体户便需要获得法人资格,从而自然过渡到私营企业的形态。
至于如何解决这其中的法律问题和制度障碍,则不是他目前要考虑和能处理的,届时自有更高层的决策者来破局。
冉秋叶在得知叶明的构想后,不禁为之一震。
虽然如今社会风气渐开,但个体户被投入囹圄的事情仍屡见不鲜,投机倒把的罪名仍旧悬在头顶。
眼见叶明意志坚决,她只好将此事告知娄晓娥,希望两人合力劝说叶明放弃这个冒险的想法。
娄晓娥听闻此事,并未立即表态,只是同意了与冉秋叶一同与叶明交流。
三人围坐在桌前,娄晓娥首先发问:“你对此有多少把握?”
冉秋叶听到娄晓娥的问话,微微蹙眉,心知自己这步棋走得并不理想。
“把握是有,但并非万无一失。”叶明坦诚回答,没有丝毫隐瞒。
娄晓娥眼神中流露出思索,冉秋叶的话并未动摇她的判断,在她看来,这次或许是要他们共同说服冉秋叶接受这个想法。
娄晓娥继续追问:“那你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叶明解释道:“这是时代所需,我们的拍卖行和建筑公司一直沿用的雇佣方式并不稳固,仅凭口头协议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晚会有人拿此做文章。
以前工人由工厂统一管理,劳动价值显而易见;现在个体户兴起,很多人只为谋利,容易引发劳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