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埋下了伏笔

抵达江夏后,刘备和诸葛亮清楚地意识到:单凭刘备和刘琦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对抗曹操的大军。

眼下能与曹操一决高下的,唯有江东孙权。

尽管江东士兵人数不及曹军,但都是训练有素的水师,其战斗力在长江流域远胜曹军。

唯一的隐忧是害怕孙权像刘琮一样选择提前归顺。

为了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诸葛亮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游说。

这时,孙权也在左右权衡,要不要对曹操投降。

说真的,他是坚决不愿向曹操屈膝。

若是如此,他将失去对江东的实际控制,即使曹操允诺其富庶安宁的生活,也无法免除每日担惊受怕之感。

而且,他心怀更大的志向——超越父亲与兄长,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问题的关键是,孙权不愿意降而江东为何仍有投降的声音。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当地的世家大族。

他们不在乎是谁统治江东,只关注自己的核心利益是否受损。

对于这些家族而言,换个统治者无妨。

即便孙权身为治理能手,短时间里也无法彻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此时此刻,他想起哥哥临终时留下的嘱托:“外务不明问周瑜,内部决策不稳问张昭。”

此次决定投降与否应属内务,本该咨询张昭才是。

张昭的回答让孙权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张昭先是吞吞吐吐了半天,最终坦诚相告,直截了当地建议:不要问,问就是投降!

好在关键时刻,周瑜和鲁肃这两名坚定的抗曹派站了出来,再加上诸葛亮作为使者的影响,三人成功坚定了孙权抵抗曹操的决心。

就这样,孙刘联盟应运而生。

诸葛亮顺利完成了使命,回到江夏,并且刘备对他愈加重用。

作为回报,诸葛亮举荐了许多荆州本土的人才,大大扩充了刘备阵营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