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村民出行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这辆马车并没有顶棚,方便了携带大件物品的人。
两人挤着背篓在角落里坐好,远处的人已经走近开始和老杨头打招呼了。
“老杨头,上次坐你的车把我一个鸡蛋都颠坏了,你这次可得注意点,我今天又带了鸭蛋。”一位戴着头巾的婆婆语气埋怨地说着,她还拎起了一个篮子给老杨头看。
“欸,米婆子就你嘴碎,你抱怀里不就行了,上次颠那是路不好,这次不会啦。”老杨头跟熟客闲扯几句,车上已经上了两位结伴而行的妇人。
“哎,这不是苏家的大丫和小川嘛”头插一根素银发簪的妇人认出了角落里看热闹的姐弟俩,随口问道:“你俩今天也去镇上呢?”
“是啊,我和小川去镇上看看。”苏行烟不认识妇人,但同一个村的,认不认识都得聊两句。
除了苏行烟姐弟俩,陆续上了四个人,六个人加上物品热热闹闹地挤作一团,老杨头把车尾的挡板装好,拍了拍车架说:“齐了。”
五十多岁的老头身姿矫健地坐上车辕,一挥长鞭,大声喝道:“大家扶好,咱们出发咯!”
—驾—
随着号令,马儿迈动蹄子往前走。苏行烟原本还担心这么多人和物品,就一匹马拉,也不知道能不能拉动,没想到马儿走得还挺快。
山路不平坦,老杨头小心地驾驶着马车避让坑洼之处,他从二十岁接了父亲的班,就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是闭上眼睛都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