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舆在高密起兵,自称总镇大元帅,和徐振、管相国等一道,响应赵应元共同起义;
邱子营、邱元复等在诸城起兵,收复了灵山卫。
一系列战报传来,豪格看了不由得心花怒放,山东人民抗清做出的努力一点儿都不输江南啊,历史欠他们一个说法。当然,这些势力里面大部分都有他的特战营的影子。孙延龄就是孔有德的女婿,此次行动,孔有德都不知道。郭应海、张东举和管相国也是特战队员,战力勇猛啊,义军也喜欢,直接推举为首领。
此时的鲁东北确实热火朝天,但是东南胶州却不像豪格想像的好处理。
如今的海时行摇摆在南明与大清中间,混的如鱼得水。当地土豪高家挺明,他直接打压,把高家财产给没收了,霸占了人家府邸做总兵衙署。还有土豪法家与匡家,人家明着投清,不把海时行放在眼里。不过海时行也不惯着他们,他们两家海上的走私生意,屡屡被海时行查获,只能低头交钱了难!
殷廷辂带着骨干队员来了胶州一个月了,还没有太多进展。鲁东北可以用撒豆成兵形容,胶州就是吃黄豆被硌牙了。胶州明末受战乱影响不多,当地的民众生活受的冲击不多,氏族势力过于强大,官府势力更强大,这种情况靠鼓动百姓起义造反纯属送命,真不能这样玩儿,老百姓的命也是命,大家都是汉人嘛!
胶州的情况,豪格也知道了,让安达儿回复殷廷辂先不要急,待时而动,先把鲁东北的事情做稳固!
豪格手里握着一份情报,多尔衮手段真是雷厉风行啊。三月份初开了科考,一次性就中了三百多次进士,看来参加的人真不少啊。这大明啊,真是不中用,你不给这些文人一个机会,有人给他们机会,挖你们的坟。这么说的话,金州还是很弱势,一二次军事上优势还是比拼不过大清控制的内地,那我们也加快节奏吧。
赵应元的举动很快引起了清廷的重视,很快在方大猷的紧急救援下,清廷实在无人可派,就派了李率泰一万汉军前来镇压。
三月底,李率泰带着精良的汉军已经到达济南,做出了一番声势浩大的围剿态势。
赵应元一开始还信心满满,自己老底子还有六百多陕西兄弟,其它还有四千多山东好汉,至少战一战实力还是有的。但是没过几天,手下的山东好汉跑了一大半儿。赵应元在孙延龄的建议下,立即向周边义军刘二挠、张广于、张舆、邱子营、邱元复等部发出联合抗清的昌邑,请求他们派兵过来支援。毕竟自己在他们前面顶着清军,大家应该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几天过去了,没有一支义军赶来,还有的义军劝赵应元保存实力,先进云门山躲躲。
赵应元手下的兵马一天天的数量还在少,山东兄弟跑的更多了。赵应元也没有做好战略物资储备,想进山啊,手里没吃的,现在手里钱是有,但是买粮食要时间,几千人扛不住几天,再说云门山也只那么大,如果大军围山,也守不住。
就在犹豫之中,有探马回报,李率泰派出前锋李士元一千人已经过了淄川直奔青州而来。
赵应元此时认真清点了一下自己兵马,除了自己的老陕六百多,孙延龄带了八百多山东兄弟,其它零零散散的不过五百人。赵应元心一横,二千对一千,拼一把,不然这次逃跑了,以后在江湖上名声就坏了,再也没人跟他混了。
赵应元将全部兵马一起拉到青州城外,列阵应敌。
结果李士元的兵马到了之后,并不直接进攻,反而派人过来送信。
李士元信里告诉赵应元,他只是前锋骑兵军,后面还有李大人亲率的五千大军,二日后就到,这场战争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赵应元投降满清,绝对不会有任何危险,而且会加官进爵。给赵应元一天的考虑时间,如果同意,双方就碰头商议具体投降安排。
如此一来,赵应元没招了,把兵马缓缓的退回青州城,李士元也没有趁机攻城。
回到府中,赵应元喊来了自己的老陕亲信,及孙延龄等一众大小十几名将领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