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被妥善安置,愿从军者编入各营,不愿者送往梧州,待战事结束,依个人意愿安置。或赐田地,或资盘缠,各遂其愿。
夜晚的营地,火光摇曳,朱由榔在李来亨、刘体纯的陪同下,走进了一个收容俘虏的营地。
俘虏们见到皇帝亲临,有的跪地,有的则带着挑衅的眼神站立着。
朱由榔站在俘虏们面前,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朕知尔等心中有怨,有恨,有对大明的失望。朕今日来,不是来审判,而是来倾听。”
俘虏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听过将俘虏尽数坑杀的残暴将军,也听过将俘虏卖为奴隶的贪婪将领,更听过将俘虏放逐边疆的冷酷君主。
却没有听说过愿意倾听俘虏心声的帝王。
在许多上位者眼中,百姓不过是征税的基数,服役的数字,或是实现政治野心的棋子。他们被视为资源,负担,甚至是试验品,而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尊严的生命。
但朱由榔不同,他看待百姓的目光,充满了同情与尊重。他知道,百姓是国家的基石,是大明的未来,是他的力量源泉。他视百姓为伙伴,为保护对象,是他权力的来源。他深知,只有赢得民心,才能稳固江山;只有尊重百姓,才能汇聚力量。
况且这些俘虏,都曾是大明治下的百姓。
俘虏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由榔继续说道:“尔等曾是大明的子民,如今虽然身处逆境,但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份对家国的热爱与忠诚。朕不问过去,只看将来。只要尔等愿意放下仇恨,重新归入大明的怀抱,朕便视尔等为兄弟,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在朱由榔的真诚面前,俘虏们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但仍旧有那么几个声音,带着怀疑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