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这一次,古澜在脑海里努力回想着铳枪的相关记忆储备,还真被他在记忆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些关于膛线的知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印象里,早期的膛线是由工匠手工雕刻在枪管内壁之上,能够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 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保持既定的方向。”
回想着膛线的相关知识,古澜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纸上画下了大致的构造图。
“膛线,也叫来复线,线膛枪因此也叫做来复枪,又因为膛线的截面形状类似风车,又称风车线。”
“由于制作工艺的困难,15世纪就有使用膛线的纪录,但直到19世纪才得以普及,我记得是由于缺乏生产的机床,纯人工效率太低的缘故。”
“还有,膛线要搭配合适的子弹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目前的前装枪装填本来就够慢了,要是再用上膛线的话,啧啧啧……”
古澜记得,要想使膛线发挥其作用,弹丸必须嵌入膛线才能随着旋转,这就导致了弹丸的直径必须大于膛线的阳线直径。
于是,前装线膛枪的装填可谓是十分费力,士兵甚至得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
因此,线膛枪的射击速度极低,各国军队也无法接受以准度换速度的武器,纷纷选择使用老式但好用的滑膛燧发枪。
直到19世纪中叶,法军一个叫米涅的上尉发明了米涅弹,一举解决了装填问题后,前装线膛枪才得以大规模普及。
当然,没过多长时间,后装线膛枪的兴起又替代了前装线膛枪,米涅弹也随之被掩入了历史的尘埃,成为了昙花一现的弃子。
“需要新型子弹,替换现有弹丸,但在此之前,还得先搞定黑火药的问题……”
在纸上写到这里,古澜又开始头疼了,关于米涅弹的制造工艺,他的脑瓜里实在是找不出一点相关记忆了,而且不解决黑火药问题,铳枪即使准度再高也是一根烧火棍。
如此想着,古澜闭目凝神,沉思冥想,试图在脑海里找出一些相关的有用记忆,由于太过专心,直到某位来找他的玉衡星小姐走到他面前时,也没有丝毫的察觉。
“唉?古澜,你桌上摆的铁棍是什么东西?怎么看起来这么奇怪?”
“还有,你纸上画的又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