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氛围中,芙儿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疾步赶到。她的弟弟李念刚满十一岁,皮肤透着健康的褐色,目光灵动,透着聪明伶俐。可惜的是,他还未曾踏入知识的殿堂——私塾的大门。
“伯父、伯母。”
何言放下手中的陶制酒壶,向芙儿的双亲致意。
芙儿赶紧介绍:“爹、娘,这就是少爷。”
她的父母连忙向何言鞠躬,“何少爷。”
李念则仔细地打量着何言。
何言微笑着说:“以后这家店铺就拜托伯父、伯母多费心了。”
芙儿的父母恭敬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激之情。尽管说是拜托,但何言已答应每月支付他们十两银子作为薪酬。
何言也点头回应,对芙儿说道:“芙儿,你先带伯父、伯母去后院品茶吧!”
“好的。”
芙儿乖巧地点点头,带领父母和弟弟走向后院。
何言协助老邓将牛栏山的货物装上马车,随后老邓驾驭着马车返回县城衙门。
竹儿和陈幼熙开始搬运行李,衣物、被褥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纷纷装入车厢。
何言走向后院的正厅。
“何少爷。”
看见他进来,芙儿的父母连忙起身。
“伯父、伯母不必客气。”
何言笑道:“这里就是你们的家,随意些。”
接着他对芙儿说:“考虑过送弟弟去私塾念书吗?我看他机灵得很,是个有学问的苗子。”
这孩子虽然外表憨厚,但眼里却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显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芙儿轻咬下唇,望向父亲。
她父亲转头看向李念,“你想去私塾念书吗?”
小男孩李念问:“我能去读书吗?”
在这个时代,像芙儿这样的家庭很难负担起孩子的学费。大多数贫穷的读书人只能找到启蒙教师学习认字,然后在家自学。
何言微笑着回答:“有何不可呢,私塾一年的学费大约也就是十两银子。”
这价格并不便宜。
以前芙儿家肯定负担不起,但现在,应该没问题了。
李念看了看何言,又看向父亲,“如果家里可以承担,孩儿想去私塾。”
他已经识字。
之前曾请过附近的老儒生教授,但也仅限于识字而已。
毕竟,那位老先生自己也写不出什么出色的文章,连秀才的功名都没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