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倭国:我们是不设防的

日本其实也有过中国这样明显的南北区分,只不过由于日本国是自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长条,所以历史上展现出来最多的,是关东与关西的并称。

当然这是个粗泛的概念,大约关东就是东京周边,关西就是神户、大阪一带。

日本历史的冲突与发展,大多也都是以关东、关西集团之间的冲突与媾和为表现。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是在以平安京和平城京为首的关西,关东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关外。

一直到德川家康治理鬼怒川、利根川等河流,把关东平原打造成日本最重要农耕基地之前,关东都是相对的蛮荒之地。

征夷大将军这个明显带有开拓性质的称号,最开始也叫征东大将军或者征东大使来着,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这是历代日本中央不断朝关东开拓的具体表象。

而这种情况,也导致了驻扎在关东的军队,有种类似边军精锐的意思。

因此历代日本内斗,基本都是东国武士压着西国武士打。

甚至后世鬼子时期,关东军都还是鬼军中精锐的代表,关西的大阪师团等,甚至被安上了各种搞笑的外号与故事情节。

而作为关西以西的地方,九州的肥前、筑前、丰前等国,中国地区的长门、石见、出云等国武士,在西国武士中都属于弟中之弟,基本上就是拉胯的代名词。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跟北九州地区在历史上,是能与关西的奈良、京都等相提并论的一个文明发源地有很大关系

如果说关西地区是渡来人和本地土着结合产生的文明的话,那九州和中国,就是纯纯的渡来人王国,一点也不本土化。

比如着名的邪马台王国和那个经常出现在三国游戏中的卑弥呼女王,还有偶尔出现的狗奴国等等。

从他们与辽东公孙氏的密切联系和关系来看,这邪马台国,很大可能是半岛民族渡海到北九州建立的国家。

他们的文化,应该与以奈良为中心的倭国文化,是不相同的。

所以出于这种情况,倭国朝廷在一统日本诸岛之后,一边尽量把渡来人,比如东汉氏、秦氏等收为臣属,命他们迁居到关西地区加以笼络。

一方面就要对中国地区北部和九州地区的本地势力,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

具体就是,除了设立大宰府监控,并在大宰府驻扎御笠、远贺等军团以外,还严格限制这两地武士们的武备。

这导致这两地所谓的武士,装备也只有少量拥有竹片甲,弓只有三四斗,箭头用兽骨磨尖制成,近战武器大多是木枪,一把破铁剑都能成为地位的象征。

这样的军力,战斗力就不用说了,嗯,大约还没有南唐和吴越的渔民能打,不,不应该是大约,是肯定打不过南唐和吴越的渔民。

所以,当秦平通看到一支全员装备铁扎甲,手握精铁横刀,用七八斗步弓,还有大小弩六七种。

战马比他人还高,披起甲胄如同洪荒巨兽一般的周军,直接就给吓傻了。

他愣了足足有一盏茶时间以后,一个飞扑就翻滚在尘土中不停磕头,嘴里夸张的大喊:

“原来是故乡天兵到了啊!仆先祖念念不忘的天兵到了啊!西海道秦氏愿意为王上等效劳!”

而在他哭嚎的时候,慕容信长也傻眼了,回想起他与父亲张圣人对于倭国的分析,慕容信长第一次觉得如同神仙一般的父亲,有些失算了。

这倭国哪来的五百万民?哪有带甲十万?

从秦平通提供的九州和中国地区情况估算,整个倭国最多有三百万人,面积差不多有河东加上河北那么大,但是武备却极度松弛。

按照大宰府驻扎四个军团共六千人来算,整个倭国最多有一万五六千常备军,只不过民间有大量武士,只要舍得花钱招募,大约能招募起来五万人左右。

可是,慕容信长笑了,这种征召出来的武士有什么战斗力,能跟他麾下的百战勇士相比?

本以为倭国是最难打的,结果现在,倭国其实是个武备不修的软柿子。

其实吧,慕容信长的判断还是有误了,大宰府确实驻扎过四个军团,但那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一千人。

至于他估计的倭国朝廷一万五千常备军,虽然慕容信长已经在拼命想象倭国军队的下限了,但任然高估了很多很多。

因为好大儿还不知道,此时的倭国,根本就没有常备军。

现在守卫平安京和平城京的,基本都是天皇和公卿家庄园里的武士,大约有六七千人上下。

天皇禁宫中负责护卫的禁军卫队,最多也就几百人,其余都是各地贵族子弟组成的番上宿卫。

当然,这比我张圣人被后世鬼岛强大的文化宣传产业给忽悠了,还是要好上很多。

纵观整个日本历史,说他们是战斗完全就是村战,这是不正确的。

至少到了日本战国末期,也就是丰臣猴子和德川老乌龟这个时期,日本内战出动个几万、十几万人还是可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