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军制、赋税改革与草原十二万户

在人身关系的隶属上,则跟类似八旗兵与皇室的关系,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张鉊的理想,是至少保住这亲军五万户和禁军八万户的赐田,五十年中不能发生兼并,能保证五十年内有较强的战斗力。

此后张鉊就可以用亲军护卫都城,他们的赐田远在河西陇右和关中,无法在本地盘根错节的扎下根来。

哪怕他们有相同的宗教成分,但是在本地没有根基,无法形成能左右皇室的亲卫军势力。

禁军则分散在重要的大城市,以及都城周围,他们不能直接护卫皇帝,但是家人田产却都在中原之地,有本地抱团的优势,但被亲军阻隔在外,只能形成外围的防线。

这样亲军和禁军就可以互相牵制,不会使哪一方面的人坐大。

张周朝廷只要能保证这十三万户在,那么平日里可以获得四到五万人的常备军,一般战时可以动员到八万人左右,极限动员起码能拉出来十五万以上,更重要的是省钱。

此外,张鉊还准备私人出钱,在河套地区再开垦一百五十万亩土地。

同时将居延海以北、以西的草场,大概就是后世阿拉善盟加上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再加上唐努乌梁海等,这一大片草原划归尹利可汗直辖牧场。

牧场上的各族人,都将成为直属皇帝的本部,他们赋税较轻,赏赐也肯定比其他部族多。

这些善战的草原牧民,就会成为张鉊最稳定的轻骑兵来源。

而在国家其他武装力量方面,张鉊准备彻底执行明朝的卫所制,而在执行卫所制以前,行政上还要经过一场大的改动。

张鉊准备废除唐代以来的州县制度,除了有特殊原因要保留的州以外,命各州有古称的恢复古称,没有古称的也要在后面加后缀,

比如徐州,就要改称徐州府,地方上实行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度。

但是州在府之下,而且只有战略位置比较重要,人口比较多的州能保留,其余都不保留。

而原本一个州只分管三四个甚至一两个县的划分也将终结,许多小州都要进行合并。

之后府长官为府尹,州为长史,县为县令。

当然,张鉊更喜欢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三个称呼,但是现在科举他还没来得及完善,也还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做到可以随时轮换和升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还是要用这种长时间在某府、某州任职的官职。

说不得更要继续启用一匹武人来担任这些职务,但肯定是暂时的。

而在地方上行政单位的确立之后,张鉊准备在陆上要塞、海疆边防建立卫城,类似唐代守捉,只不过兵员变成了卫所兵,同时每府的要冲,也必定留一支卫所兵。

预计将要开始的均田,也先从个州县兵和团结健儿中开始,他们接受了均田,就自然成为的卫所兵。

不过因为张周的作战主力的亲军和禁军,那么卫所兵的负担也比明朝要轻。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张鉊现在打不起明朝时期那样的富裕仗,不需要动辄出动十几万大军。

而在有了这条主要以土地作为酬功的体系之后,张周的财政压力,相对就要小很多。

在编制上,亲军和禁军依然沿袭军(卫)-营-都-将-队-火的模式。

军(卫)三千人,营一千人,都五百人,将一百人,队五十人,火十人。

亲军长官为中郎将(卫),郎将衔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十将)、火(火长)。

禁军长官为总兵(镇),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队正)、火(火长)。

而在卫所军中,张鉊干脆也抄袭明代的武官制度。

一卫一般是三千人,长官为卫指挥使,其余为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总旗等。

在两到三个卫的基础上,设立兵马督监,再上面还有兵马使等,将卫所军的权力,全部交给枢密院。

至于明代的同知、佥事、镇抚等官职,暂时不设,等具体的运转中,再来看情况设立。

同时在草原上,张鉊原本拿到了泥撅尹利大汗的尊号后,基本也没怎么管过草原上的事情,草原上的一切制度,还是按照原本的习惯在运转。

唯一有些约束的,就是在北庭的曹延禄、李从煜、陈辉耀等人通过互市和盐铁茶糖酒和粮食布帛的输出,给予了一定的控制。

而现在,北方中原已然一统,契丹人也缩回去放弃了对草原的宣称,那么从现在开始,张鉊就要把草原上的事情给管理起来了。

张鉊准备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往东,依次设立拔悉密万户、尹丽万户、乃蛮万户、黠戛斯万户、梅里急(蔑儿乞)万户、乌古敌烈万户、阻卜万户、萌古.茶扎剌室韦万户、斡朗改室韦万户、女真三部万户和上契丹四部万户与下契丹四部万户等十二个万户部。

当然,这不是说草原上就只有十二万户人口,这个万户是虚数,下面再依次设立千户等部落。

其中拔悉密、尹丽、乃蛮、黠戛斯四万户作为大汗本部。

而现在只是大概的设计,要想成功将这些万户全部纳入到统治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为此,张鉊准备在南征南平和马楚以后,留下将帅准备入蜀,他自己则要再去承德府,并在承德府召开六法宗大佛法会。

同时敦煌张、曹等家族学习佛法的子弟和已经开始在草原上传播佛法的子弟,马上全部行动起来。

安西行省、北庭行省乃至青塘和河西佛门的高僧,也要开始行动。

张鉊准备将现在在他身边伺候的各部大小王、豪酋质子千余人也放回去。

同时亲军中抽调信佛的骁骑兵两千,禁军中再抽调五千,交由白从信、黄英达两人统帅出塞。

乃蛮部的阿罗闍以及大小王、豪酋质子回去后,也会立刻组织一支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护法骑兵,双方合计两万二千精骑。

用佛门高僧加上刀剑的方式,统一各部信仰,说服各部大小汗、大小王、大小叶护等亲自到承德府去参拜张鉊。

至于具体怎么捏合这些万户,张鉊还没想好,他也没准备马上就能实现草原十二万户的目标。

这次承德大法会,能有四五个万户的头人过来,他就满足了。

为此,张鉊甚至准备在这个时期,给自己的头衔上正式冠上泥撅尹利可汗的名号。

哪怕在初期会出现中原、草原二元制帝国,张鉊也在所不惜。

因为只有控制这十二万户之后,他才能去征服整个河中、波斯以及重新去控制印度,以及带着他们不断往西去征服,不然光靠中原的实力,是很难短时间实现的。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但要真正去推动,往往会很难。

哪怕就是废州并府设立卫所这种事情,张鉊也不可能乾纲独断,必须要跟下面的人商议。

而且肯定也要做出一些让步,不然的话,广大的官员们就可以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扛着红旗反红旗,以及消极怠工摸鱼上班的厉害。

所以与想象中皇帝夜夜笙歌不同,张鉊回来之后,就去大符那里住一个晚上,然后就连续跟朝臣商议国事到深夜,随后就在皇后寝宫直接安歇。

九月十三,连重阳节都没休息的张鉊,终于与朝廷文武诸臣工商议完毕了大事,一连串的改革连续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当然是亲军、禁军的授田,以及撤州并府。

同时张鉊命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武举,这可不是单单一场考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