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霞小意提醒道:“校长,你当初和省、市两级有关部门会商时,说的是学校选派3-5人参与。”
徐生洲道:“多派几个人手帮忙,他们还不乐意?又不需要他们出钱!”
陶文霞又道:“国家文物考古局那位叫傅一凯的专员,找了你好几次,你都避而不见,据说他对你可是很有意见。”
徐生洲问:“那他是在我们学校食堂吃饭么?”
“是。”
“是在我们学校提供的宿舍休息么?”
“也是。”
“他吃我们的、睡我们的,还敢对我们有意见?让他有意见憋着!”
陶文霞笑道:“好。”
徐生洲又问何兴华道:“严主席选定的这9个人里,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吗?”
何兴华有些愧色:“没有。包括我们拟引进的4名纺织物染色方向青年学者,也都没有。——没办法,到了细分领域,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都是凤毛麟角。就像考古学,这十几年来长江学者计划评选特聘教授、青年学者,一年也未必有一个是考古学专业的。即便有,也未必是我们需要的魏晋南北朝考古和石窟寺考古方向。而且每个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都是学校的香饽饽,不是担任研究所所长,就是副校长、系主任,也很难挖的动。”
徐生洲知道,何兴华说的一定没错。
物以稀为贵。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正因为其稀缺性,才备受世人推崇。如果像大白菜似的,满大街都是,也不至于让系统大爷放出长期任务,每引进1位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奖励抽奖次数一次。
系统大爷又不傻!
徐生洲只能无奈地说道:“那我们就不局限于眼前、也不局限于学校现有学科,只要是长江学者、杰青、优青,都可以考虑引进!”
既然单竿钓不到,只能全面撒网。
实在不行,就左零右火,雷公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