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国君死社稷

铁血大明 寂寞剑客 2992 字 10天前

前膛枪的火药和铅弹得从枪管的前端塞进枪膛,再用通条压到底部,这是个很费时间的技术活,在没有发明纸壳弹之前,最熟练的老兵每分钟也只能开两枪,有了纸壳弹之后,速度才有了极大的提高。

后膛枪的纸壳弹就不再是从枪管的前端装填了,而是从枪管后端装填,好处是装填更加迅速,而且不必站起来用通条把弹药往枪膛里压了,这样一来,士兵就能趴在地上装弹,持续射击了,这极大地提高了火枪兵在火枪对射中的生存能力。

相对后膛枪,前膛枪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扫盲:公元1545年(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人及枪支,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火枪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火绳枪,称之为“鸟嘴铳”,即鸟枪或鸟铳。

鸟铳枪管用熟铁打造,重约12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鸟铳口径在9~13毫米之间,枪管长度在90厘米~150厘米之间,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超过100米,这个有效射程不是吹出来的,玩过民间火铳(也是滑膛枪)的读者就会知道。

有些读者总喜欢把无知当成真理,说什么火绳枪的射程只有45米云云,事实上明代的造铳工艺是相当精良的,远非后来的满清所能比拟,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明代的造铳、铸炮、造船工艺完全中断,科技倒退了足足三百年!

至于大明边军所使用的鸟铳、火铳射近程,威力小,容易炸堂,实战中完全压制不了建奴的弓箭,则完全是因为官场腐败造成的,工部官员为了中饱私囊,以次充好,把鸟铳的管壁做得其薄无比,能不炸膛吗?

但这跟明代的造铳工艺无关!】

宋应星研发的这支后膛枪口径只有10毫米,比火枪队使用的前膛枪口径小了2毫米,枪管长度还是120厘米,看上去显得更加细长轻巧,其核心装置就是一个绞轮,跟现在的猎枪一样可以从中间折叠,以便把纸壳弹装进后膛,然后再合上枪机,扣死,就能发射了。

这支后膛枪的口径虽然小了,可纸壳弹的装药量却没有减少,所以显得比前膛枪的纸壳弹更细长,枪弹也从圆形的铅弹换成了圆柱形顶端削尖的铁弹。

王朴让吕六试射了十几枪,发现后膛枪的射击速度果然大大提高了,几乎是前膛枪的两倍!射程和精度也较前膛枪有显着提高,射程达到了三百多米,像吕六这样的老兵,两百米外能够准确命中人体大小的目标。

“好。”看完了吕六的演示,王朴击节喜道,“太好了!”

看到王朴欣喜若狂的样子,宋应星不免有些得意,抱拳道:“卑职幸不辱命。”

“哈哈,宋先生辛苦了。”王朴说此一顿,又问道,“宋先生,一个月的时间能造出多少支后膛燧发枪?”

宋应星道:“只要水力充足,两台水力钻床一个月能钻出六十枝枪管。”

“只有六十支?”王朴听了难免有些失望,不过转念一想有总比没有好,便又道,“也好,六十支就六十支,下个月的这个时候本将军会准时派人来取。”

■■■

紫禁城,乾清宫前殿。

崇祯帝正召集内阁首辅周延儒以及次辅贺逢圣、陈演、魏照乘、范景文、李邦华等人议事,兵部尚书张缙彦也奉召列席。

大明国势江河日下,流贼大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山西、京师两省。

七月初七,李自成从西安誓师东征。

七月十九攻下平阳。

七月二十六进至汾州。

八月初三攻占太原,山西巡抚汪乔年死节。

八月初九由太原北上,在武宁关受到山西总兵周遇吉的抵抗,周遇吉派人向大同总兵姜镶求救,可姜镶不但没有派兵救援,反而暗中投靠了流贼,从背后夹击武宁关。

八月十五,武宁关失守,山西总兵周遇吉死节。

八月二十三,流贼进占阳和,大同副总兵姜瑄变节降贼。

九月初六,流贼进至宣府,宣府巡抚朱之冯、总兵王承胤变节降贼。

……

告急公文雪片般飞往京师,孙传庭、王朴依然按兵不动,摆出死保江南半壁江山的姿态,山东总兵刘泽清和宁前总兵吴三桂虽然答应起兵勤王,却迟迟不见行动,只有玉田总兵曹变蛟和蓟镇总兵白广恩已经率军赶来北京勤王,只可惜两人手下的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八千人,如何抵挡流贼近百万大军?

流贼势如破竹,周延儒等内阁大臣却束手无策。

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崇祯帝既感悲凉又感无奈,感慨万分地对周延儒等内阁辅臣说了一句:“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