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鲁僖公这样的鲁国人熟悉的战争模式是下战书,约定决战的时间、地点,然后是双方列队,左中右相对。接下来是双方各派人或者主将亲自出马,给予对方数落,有时还搞个致师,即派个猛将先去对方阵营耍一下威风。然后擂鼓,冲锋,混战一起,直至一方溃败,胜负决定。
这种战役模式便是商周以来关于礼制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甚至连战争都规定了相关的程序。奴隶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搞出来的这一套,显然是有利于统治的。
参与战役的人,也往往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国人”,一般都是各国的士。所以,战争的目的是让你服,而不是让你死。只要你服了,那便算我赢了。
在要让你服的过程中,战争不得出现阴谋诡计,大家都要堂堂正正的,以男子汉的形象展现在战场上。如果把两国的战争当成是两个人的战争,那便是我们所熟悉的西方的“决斗”。
但城濮之战以后,人们开始琢磨战争是什么玩意儿来。
战争的目的是第一位的,而过程是服务服从于战争目的的。战争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赢得战争,那只要能够有利于赢得战争,一切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城濮之战中,晋军主帅先轸使用了哪些为取胜服务的手段呢?
首先是外交手段,达到联合秦、齐等国,并让秦、齐加入到晋军中来的目的,从而在军事实力上对楚军实现反超。
再是心理手段。楚军主将成得臣易被激怒,于是便不断来刺激你成得臣,使成得臣这位本是智勇双全的楚国名将在判断上出现差错。
然后是战术手段,讲难听一点是阴谋诡计。先是退避三舍迷惑楚军,让楚军认为晋军怯战而心生骄气;在战场上,未擂鼓便直接冲锋,这叫先发制人;战马蒙虎皮,示弱诱敌,战车后拖树枝装溃逃,山丘后排伏兵,中军分兵合围楚左军,部署秦齐军队直接抄楚营等等,无一不是严重违反战礼的阴谋诡计。
但正是这样的阴谋诡计,直接导致了楚军的溃败,使晋军取得了一场本来至少是势均力敌甚至实力逊于对手的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