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刁嘉一时陷入沉默,久久的没有开口。

范阳就坐在他的对面看着他“纠结”,其实刁嘉的纠结对范阳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对方在“纠结”,在思考,在权衡……这件事便越有希望搞定。

范阳以前在听《百家讲坛》的时候,有位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范阳从心底还是非常认同的……

当遇到事的时候,君子往往做的是“是非”的判断!

而小人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往往做的是“利弊”的判断!

譬如说刘备十几年前的携民渡江,如果按照“是非”来判断,刘备便不能轻弃百姓,独自逃命。

即使在长坂坡上被曹兵追上,刘备也甘愿与百姓同败!

这就是君子的做法,君子时刻不忘内心的正义,不忘大是大非。

如果做“利弊”的判断,那刘备自己率轻骑逃走才是良策。

但这样一来,刘备就成了小人,所以放弃百姓独自逃命的事,刘备宁死不为。

同理,站在刁嘉的角度上思考,范阳要与他合作这件事,如果按照“是非”的标准来判断。

刁嘉作为孙权的臣子,他应该宁死不为才是真忠臣。

可如果事情真的这样发展了,那就成了范阳最头疼的局面了。

不过好像,看现在刁嘉一脸复杂的表情,他应该在做“利弊”的判断。

如果他在做“是非”判断,就应该立刻回绝范阳的提议才是,而不是一直在这儿纠结。

至于刁嘉在纠结什么,范阳虽然没说破,但也猜到了一二。

无非是害怕与自己合作以后,自己会不会临时反悔,取他性命。

早知道“与虎谋皮”的下场就是被老虎吃掉。

尽管范阳曾经一再强调,自己绝不会加害对方,可这也只是范阳的一面之词。

他们今日刚刚见面,刁嘉能面对面的坐着听范阳说这么多,已经是非常有胆量了。

“刁大人,您还有什么疑虑?不妨直言,只要刁大人助我,许下的承诺,我是一定不会食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