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乃是汉语中的一则广为流传的成语,它源自于西汉时期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是指军队背靠临近河水的地方布置阵势或者摆开战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意义逐渐深化和扩展。
如今,背水一战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方势力处于极其艰难、没有退路的绝境之中,但仍然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为了寻求一线生机而出手一搏,展开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战。这种行为往往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充满了破釜沉舟的气概。
该成语不仅常常应用于紧张激烈的军事行动当中,描述战士们在生死存亡之际奋勇杀敌的英勇场景;同时,它还可以被引申到其他具有类似“决战”性质的行动之上。比如在商业竞争、体育赛事乃至个人生活面临重大抉择等场合,人们都可能会选择背水一战,以全力以赴争取最终的胜利。
从语法角度来看,背水一战属于连动式结构,在句子里通常能够充当谓语成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主体所处的状态以及采取的果断行动;此外,它偶尔也能作为定语出现,对相关事物起到修饰限定作用,进一步突出其关键性与重要性。总之,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流中,背水一战都是一个极具表现力且富有内涵的词汇。
成语出处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
后人据此提炼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1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之际,风云变幻,局势紧张万分。彼时,韩信亲率大军抵达井陉口,与赵军形成对峙之势。而镇守井陉口的乃是赵军赫赫有名的大将陈余,其麾下更有智谋过人的谋士李左车。
李左车目光如炬,精准地剖析着当下的战局形势。他深知汉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绵长且脆弱。于是,他向陈余进言献策,主张一方面牢牢守住井陉口,让汉军难以突破防线;另一方面则派出奇兵绕小道出击,截断汉军的后勤供应。如此一来,韩信失去了后援支持,必然会陷入困境,最终只能落荒而逃。
然而,陈余自恃手中握有二十万重兵,兵力远胜于仅有三万新兵的韩信。他坚信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正面战场上击溃汉军。因此,对于李左车的良策,陈余不以为然,执意要与汉军展开一场堂堂正正的正面交锋。
就在此时,身处敌阵后方的韩信已然洞悉了敌军内部的分歧和动向。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至深夜时分。但韩信毫无倦意,依旧精神抖擞地坐镇营帐之中,精心谋划着次日的作战方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果断下达命令,派遣一万精兵迅速行动起来。
这一万将士背负着使命,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着预定地点进发。他们抵达目的地后,按照韩信的指示,故意将自己的后背紧贴着滔滔河水,列成整齐的一字长蛇阵。这般布阵看似冒险至极,实则暗藏玄机,旨在吸引赵军主动出击。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每一名士兵都紧紧地握着手中那面象征着汉军荣耀的旗帜,他们悄无声息地踏上了前往井陉口山背后的道路。山路崎岖不平,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坚定的步伐。
当夜幕完全笼罩大地之时,这支队伍终于抵达了预定地点。他们静静地潜伏下来,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以及那场即将爆发的激烈战斗。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了战场上,照亮了双方严阵以待的阵势。随着一声令下,战鼓如雷般响起,震耳欲聋。韩信亲自指挥着汉军,从井陉口发起了勇猛的攻击。而赵王和陈余也毫不示弱,率领着赵军倾巢而出,迎头而上。刹那间,喊杀声、兵器相交声响彻云霄,两军瞬间陷入了惨烈的厮杀之中。
就在正面战场打得难解难分之际,那两千名早已埋伏多时的轻骑兵敏锐地捕捉到了战机。只见赵军营地空空荡荡,防守薄弱。于是,他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飞速冲进了赵营。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动作娴熟且利落,迅速拔掉了赵军的旗帜,并将鲜艳的汉军旗帜高高插起。一时间,原本属于赵军的营帐内处处飘扬着汉军的大旗,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
与此同时,正在前方与汉军鏖战的赵军探子远远望见自己的大本营竟然被汉军占领,旗帜尽换,顿时大惊失色。他急忙策马狂奔回营,向赵王禀报这一惊人的消息。赵王听到这个噩耗后,脸色骤变,心中暗叫不好。原来,他之前还嘲笑韩信不知兵法,竟敢将军队置于背水之地这样的绝境。然而此刻看来,自己才是真正落入了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战场之上,喊杀声、兵器相交之声不绝于耳。韩信骑于马上,目光如炬地观察着战局。尽管汉军勇猛善战,但敌人的兵力众多且顽强抵抗,一时间双方陷入胶着状态,难以迅速决出胜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韩信果断下达命令,率领汉军佯装败退。只见汉军士兵们一边抵挡着赵军的攻击,一边有序地向后撤退。他们一路奔逃,直至退到了河边的阵地,与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一万军队成功会合。
赵军见状,士气大振,紧追不舍,企图将汉军一举赶入河中。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此刻身处绝境的汉军已然毫无退路可言。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汉军士兵们深知唯有拼死一战才有生还的可能,于是一个个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人人皆是以一当十,奋勇杀敌。
面对汉军如此猛烈的反击,赵军顿时乱了阵脚。他们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如今却遭遇汉军如此顽强的抵抗,一时之间竟不知所措。眼见汉军势不可挡,赵军将领急忙下令撤军,想要撤回赵营暂作休整。
可当他们回到营地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原来,早在韩信率军佯装败退之时,他就已暗中派遣一支奇兵绕至赵军后方,趁其不备攻占了赵营。赵军将士们见到这一幕,心中大惊失色,误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自己的大本营。刹那间,恐慌和绝望笼罩着整个赵军队伍,军心大乱,士卒们纷纷四散逃窜,溃不成军。
在一片混乱之中,赵王不幸被俘,赵军数员大将亦命丧黄泉,就连足智多谋的李左车也未能幸免,最终被汉军所俘获。
此时,韩信远远望见有军士正押解着李左车朝自己走来。他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迎上前去,并亲手为李左车解开绳索。不仅如此,韩信还对李左车礼遇有加,将其奉为上宾,请至上座。
李左车看着面前这位英武不凡的年轻将军,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敬佩之情。他疑惑地问道:“韩将军,您为何要选择背水结阵这样凶险的战术呢?”韩信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兵法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之所以让汉军背靠河水布阵,就是要断绝他们的后路,使其身陷绝境。如此一来,汉军将士们为了求得一线生机,必然会竭尽全力,奋勇拼杀。事实证明,我的策略奏效了。”兵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