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及其价值~本节取自百度百科

桔子一梦 桔子一梦 8264 字 18天前

梅(Armeniaca mume Sibe.var.mume):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木本植物。11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地是中国中南部至印度支那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14

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

植物学史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国风·召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16

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2

梅花

19

梅子

17

梅树

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2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璟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2

宋(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着增多。南宋范成大着《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着。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官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早梅型(花期特早,中国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着。2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里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頫、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2

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谱》,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2

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早梅、白梅、宫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2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梅花品种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个体栽培到国家政府投入进行科学研究和规模化发展。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中国梅花统一分类新体系,出版了《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梅》等鸿篇巨着,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学参照。

形态特征

梅是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13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1

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1

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1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

引进:日本、朝鲜和韩国。

来源不明:老挝和越南。15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1

繁殖嫁接是中国繁殖梅花常用的一种方法,嫁接苗生长发育快,开花早,能保持原种的优良特性。嫁接砧木可选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实生苗,其中桃、山桃的种子最易得到,嫁接易成活,接后生长快捷,开花繁多,因而生产上较多应用,但接后易发生病虫害,使得寿命缩短,不如杏、山杏、梅为砧木好,因而提倡用三者的种子培育1-2年实生苗,再作为砧木用于嫁接。

嫁接方法因地区和不同栽培目的而有差异,如北京天旱风大,多在处暑白露期间进行方块芽接,上海等江南地区多在3-4月份早春发芽前进行腹接、切接,或在秋分前后进行腹接,而苏州、扬州则于2-4月或6-8月常用果梅老根作砧木与梅花幼树进行靠接制作梅桩。

芽接也是梅花常用的繁殖方法,多于7-8月进行,华北一带常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芽接。芽接节省接穗,方法简便,适合在砧木和接穗细小的情况下采用,成活率较高,可采用“T”字形芽接法。选1-2年生健壮枝条中上部饱满的腋芽作接穗,在腋芽的上方约0.5厘米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从腋芽左右各0.5厘米处竖斜切一刀,使接芽成上宽下窄的盾形,削面要平滑,去掉里面的木质部,剪去叶片反留叶柄。在砧木苗基部距地面5-6厘米处选一光滑的皮面,切成一个“T”字形切口,艮短大小与接穗相仿。随即把芽片插入接口,使切口密结,最后用塑料条绑扎固定,将叶柄及芽露在外面。

嫁接后如遇干旱要适当浇水,多雨季节要开沟排水,多风天气要防止接芽枯萎或接枝处因刮风而断裂,并要随时剪除砧木上萌生的蘖芽及剪砧。3

扦插

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若要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必须选用容易生根的品种。插条选择幼龄母树当年生健壮枝条,长10-15厘米,于早春花后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扦插。基质选用砂壤土。扦插深度以插条的1/3-1/2为度,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插后先浇一次透水,以后浇水不必过多,床土过湿易招致插条腐烂,适当喷雾增湿有利插条生根成活。春插者越夏期间须搭荫棚,一般成活率30%-80%,宫粉、绿萼、骨里红等易生根品种常用扦插繁殖。3

压条

梅的繁殖量不大时可使用压条法。早春2-3月选生长茁壮的1-3年生长枝,在母树旁挖一条沟,在枝条弯曲处下方将枝条刻伤或环剥(宽0.5-1厘米,深达木质部),压入沟中,然后覆土,待生根后逐渐剪离母树。亦可用高压法繁殖大苗,在梅雨季节,从母树上选取适当枝条刻伤或环剥,然后用塑料袋包混合土,两头绑紧,保持湿度,过一个月后检查是否生根,生根后可从切口下剪离移栽培养。3

播种

播种以秋播为好,如须春播则应在秋季用砂层积种子,早春取出条播。果实6-7月变色时采收,摊放室内,使充分后熟,洗出种子晾干备用。梅花的播种实生苗由于生育速度慢,进入开花期迟,且后代种性变异大,用于繁殖砧木或选育新品种用。3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 梅花栽培分为露地栽培、切花栽培、盆栽和桩景栽培。

露地

依据梅花生态习性,露地栽植亦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高燥地,成活后一般天气不旱不必浇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时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备足明年生长所需养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长后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结合浇水进行。冬季北方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寒。地栽尤应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改善树冠内部光照条件,促进幼树提早开花。修剪以疏剪为主,最好整成美观自然的开心形,截枝时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轻剪为宜,过重易导致徒长,影响来年开花。多于初冬修剪枯枝、病枝和徒长枝,花后对全株进行适当修剪整形。此外,平时应加强管理,注意中耕、灌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3

盆栽

中国北方由于冬季严寒,地栽难以越冬,多作盆栽,适宜在冷温室中越冬生长。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数年后,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盆梅对水分比较敏感,要求也比较严格,盆土过湿轻则根系发育不良,叶黄而落,重则伤根毁树,过干则短枝少,新梢伸长慢,易落叶,花芽发育不良,因此盆梅浇水应干浇湿停、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雨天要避免盆土内积水。在新梢生长期应避免因浇水过多而抽枝过长,初夏花芽分化前,适当控水,以利于形成花芽和着生花蕾,夏季应正常浇水,此时水分不足易落叶和影响花芽形成,秋季落叶后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不干不湿,以利枝条充实,冬末初春适当增加浇水,便可收到花繁满枝的效果。3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当新梢长到约5厘米时,可施一次薄饼肥水,促使枝条生长健壮。花后展叶时,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条长到20厘米时控制施肥。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后都应当浇水。3

盆栽梅花应放在通风向阳处养护,过密或环境荫蔽,使植株高而细弱,冬季多晒太阳则花芽饱满粗壮,花色艳丽,姿态美观。若控制树形,促使幼树提早开花,需适时修剪整形。梅花的花芽是在一年生的新生枝条上形成的,一般当幼苗长至25-30厘米时,剪去顶端,萌芽后留顶端3-5个枝条作主枝,当枝条长到约20厘米左右时,摘心,以利花芽饱满。次年,花后留基部2-3个芽重剪,剪时应注意剪口芽的方向,选准外向芽,内向芽。发芽后剪除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盆梅因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应按“疏、欹、曲”而又不矫揉做作的原则进行修剪。3

盆栽梅花应每隔1-2年在早春花后修剪完毕进行换盆、换土。如使盆栽梅花春节开花,在冬季落叶后放入室外自然休眠,元旦以后移入温室向阳处,室温保持8-12℃,每天向枝端洒水,并保持盆土湿润,使花蕾现色后,增温到15-20℃,则春节即可开花。如使“五一”开花,整个冬季需放在稍高于0℃的冷室内不见直射光,盆土保持相对干旱,直到4月上旬再逐步移到室外。3

切花

栽培以生产切花为目的者,多在露地成片栽植,株行距要小(3×3米),主干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以促进生长大量枝条,使树体成灌木状,每年都要对当年生枝条短剪,供插瓶及其他装饰用。落叶后要施足肥料,以恢复树势,来年花谢后施肥以磷肥为主。适合切花栽培的品种主要为宫粉型,玉碟形、绿萼型为次。3

桩景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长比较脆弱,水分管理要适当,切忌过湿,以免渍水烂根,导致桩头枯萎死亡,常给叶面和干枝洒水,对衰老桩景有养叶护根的作用。桩景栽培梅花需要进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树体,细枝可用棕丝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弯曲造型。用老果梅作砧木嫁接,可适当多靠接几枝,然后进行造型,经过数年艺术加工和细心培养,桩景即可成功。3

病虫防治

病害

卷叶病: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此时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总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充足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防治方法:卷叶是梅花本身特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4

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4

炭疽病:受害叶片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1厘米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生于叶缘者多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和暗紫色,上生黑色小点,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染病落叶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发病严重。“朱砂型”梅花最易感染,“绿萼型”最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