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隔空记忆传输

王海洋话音刚落,林启立刻拿起纸笔,开始画出一个简易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着游尘组和粒子组的分支方向。只见他在纸上画了几个分散的圆圈,分别标记为意识传输,量子纠缠,记忆储存,远程共振。这些圆圈通过箭头互相连接,汇成一个复杂的结构图。

林启指着图中的标记解释道:“你们看,我们的灵息共振实验目前完全依赖实验体的心志控制。这也是游尘技术的最大瓶颈。如果实验体的心志不够稳定,灵息共振就极易失控。可如果游尘组的纳米机器人在体内能更高效地形成次生共振,那心志控制的作用就可以减小很多,实验体的情绪波动对实验成功的影响也会大幅度降低。”

徐静指着图中的传导频率标注,若有所思地说:“没错,我们的共振频率对实验体的神经元反应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共振的准确度直接决定了实验体是否能够实现灵息共振。如果能在体内通过纳米机器人建立一种自组织的传导网络,说不定灵息共振的频率也能实现自我调节。”

王海洋皱眉带着几分疑惑问道:“但这到底还是粒子组的活吧?游尘技术不正是依赖心志共振才产生的灵息效果吗?如果完全脱离实验体的心志,这还是灵息共振吗?”

林启点头说道:“你的疑问没错,这也只是个技术探索的方向。毕竟从古至今,游尘技术的确是围绕灵息和心志而发展的。如果我们想保持灵息的作用核心,粒子组的研究也只是一个借鉴。”

徐静指向图中频率同步部分说道:“不过,或许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他们的一些方法。如果能通过纳米机器人在实验体内形成次生共振网络,那么每个机器人就是一个微型传导节点。这样一来,传导信号就不会仅仅依赖外界频率,而可以通过体内的次生网络完成自我调节。”

王海洋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接过话说道:“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在体内的纳米机器人间建立多层次传导,让它们自发形成一个次生的微观网络,就可以减少对外界频率的依赖?这类似于网络路由技术,假如纳米机器人能够自发地进行次生共振传导,也许确实能保持记忆传输的稳定性,或者更好地实现灵息共振。”

林启的眼神随之亮了起来,顺着王海洋的思路说道:“是啊!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再过分依赖实验体的心志控制,而是可以通过体内的短距传导达成更精准的共振频率。让每个纳米机器人自动成为共振网络的一部分。”

徐静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点,游尘组的灵息共振可能会变得更为稳定。甚至还可以绕过一些心志不够稳定的限制。”

小主,

王海洋再一次沉思,开口补充道:“那么,我们的下一步就应该是优化纳米机器人的自组织能力。通过多层次的传导,让每一个纳米机器人在体内形成次生共振频率,这或许会是一个突破灵息共振瓶颈的新途径。”

讨论稍稍平息,许久未发声的胡鹏终于开口问道:“几位专家讨论起学术来真是没完没了的,不过我始终有个疑问。最近几次实验中,实验体失控的情况。是不是有人在暗中对实验动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