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产出可能稍少,但所有产出都归自己所有。细细算来,比起租种他人的土地,所付出的劳动更少,收益却更高。
更何况,赵管家还说了,每户都可以出一个人到东家的工坊干活挣钱。当然,不可能一下子都去,得有个先后顺序,而顺序则取决于谁的表现更好。
时间转瞬即逝,到了四月。经过半年多的赈灾努力,晋阳府如今已基本看不到难民的身影。城外田地里,到处都是春耕的繁忙景象。
对于一县之长官而言,宋知县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便是劝农。作为兼任的劝农使,他自然要负责劝课农桑,助力农业发展。因此,每到春耕时节,他都要深入各乡,查看播种情况。
此外,他还会召开座谈会,邀请地方宗族长老宴饮座谈,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帮助解决困扰农民的问题。
在这个以农耕为核心的时代,农耕被视为重中之重,撂荒是要治罪的!
这日,宋正义巡视至文家庄,照例宣读了劝农文,张贴了公告。这既是对朝廷重视农业生产的宣传,也是对所实施政策措施的说明。
文渊给了宋正义足够的面子,召集了两千多人前来捧场。当这些人听到知县宣布真的免税五年时,更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
文渊站在人群后,注视着宋正义带着一众官吏宣读劝农文,低声对赵福安说道:“老赵,那些留下来、没有跟着起哄的人,你大概记录一下,以后优先重用。”
“是,东家,我明白了。”
赵福安点头应允。他深知文渊的用意,他们需要的是忠诚于自己的人。那些一听知县的话就兴奋不已的人,无论他们是否真的忠诚于朝廷或官府,但在文渊看来,他们的表现已足以说明他们并非完全忠诚于自己。
在这个时代,若有宗族,便听族老的;若无宗族,如文家庄这般情况,便需听地主豪绅的。若动不动就越级行事,便被视为站队有问题。
站队有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是难以立足的。
或许这些人并未主动站队,也并未表示不支持文渊,但在文渊看来,不站队便等于站错队。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的。
因此,文渊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抛弃这些人。因为核心人员并不需要太多。
此时,宋正义也已宣讲完毕。他颇为高兴,因为从人群的反应中,他也得出了与文渊相同的结论。那些听到免税五年便急匆匆离去的人,显然心仍在朝廷和官府。
“都散了吧,回去好好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