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回进京,接待的规格,又上了一个档次,主要是人员不再只是主管经济的领导的。还有一些老首长的子孙上门,名义大多是在洼金县或多或少的有投资,跟沈默是旧识。或是借口说与洛清微有渊源,不是外人。
老先生活到八十多岁,做那么大的生意,什么看不明白呀。
他这个才认回来的侄孙,前途不可限量。说不得,未来十几年,或几十年之后,自家还得靠沈默庇护。
这也是他以长辈的名义,跟着自家妹妹过来串门子的原因。
再是亲人,不也得处嘛。处着处着,就亲近了。
“这边儿条件艰苦一些,舅爷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改的,我安排人弄。”
到家了,就是这个条件,老太太肯定能适应,这咋也比金家园子村强。也是按照她的喜好布置的。
罗大舅摇手,“不用改,挺好。不过那床就算了,我还是住到你们这边前院门房里吧。还是大火炕好,睡着舒服。这段时间在老家,睡火炕,我这腰疼的老毛病,都没再犯了。烙一晚上,早起那个舒服。”
好嘛,给人尽量奔着港岛中产的水平装的套间,人家没相中,就看好大火炕了。
老太太也说,“到岁数了,体弱,怕冷,啥也没有火炕舒服。我也住前面火炕,正好两间,我们兄妹俩一人一间。等天暖和了,再回后屋。”
马叔来了之后,就住门房了。于波住在里屋的。
马叔一看这情况,就说,“我们爷俩搬隔壁去。”
反正门房格局都一样,哪都是住。
罗大舅还不让,“别呀,小马,你别搬呀。炕这么大,咱就住一块儿呗,晚上还能一块儿唠嗑。”
啊?
给马叔还说愣了,心里想着,你们有钱人不是都一人一屋吗?
但这不能说出来,那就住吧。
一人炕头一个炕梢,中间隔着两米远,也算互不影响。
老太太带着于波在里屋住。洛洛非要跟着老太太一起睡。
俩姑娘就每天在后屋写作业,洗漱,收拾好了,再回南屋睡觉,也不嫌弃折腾。
罗大舅身边跟着十多位工作人员,家里安置不下的,不是照顾生活起居的,都自己去外面宾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