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和秀琴赶集

母子 凡荣 1330 字 5小时前

随着天气愈发地温暖宜人,苹果树的花都谢了个干净。

可秀琴家去年的苹果还有些没卖出去。

秀琴许是太过着急,便找到我说:

“我不会开三轮车,你能帮我把三轮车开上,将苹果拉到集市去卖吗?”

我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这天天都还没亮,我就听见秀琴在屋外喊我:

“快起床,咱们要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在蒙胧的睡梦中,忽然听到这急切的呼喊声。

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从被窝里伸出手。

在床头柜上迷迷糊糊地摸来手机一看。

哟!才刚过后半夜四点呢。我想起了昨天答应秀琴陪她今天去赶集的事。

每到镇上逢集的日子,所有卖东西的人都是半夜三更就起床。

他们精心收拾好前一天挑选好的农货,驾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去镇上售卖。

镇上离我家有十几里路,夜里驾车,光线昏暗。

加上村道弯弯曲曲,又大多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在开车。

所以从家里到镇上全程得耗上大半个小时。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能早早地把农货卖出去。

农民们都是三更半夜就争先恐后地从家里出发。

为的就是先下手为强,能占个好地摊。

镇上农贸市场外围的半里路长的街道。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成了农民摆地摊的固定场所。

以前,那些吃国粮的铁饭碗,每到逢集的日子。

就会定时来摊前挨个地收取五元的地皮税。

后来民声沸腾、民怨四起,他们唯恐激起民愤丢了乌纱帽,便收敛了,不再强取强收。

说实在的,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点农产品本就值不了几个钱。

还要三更半夜披星戴月地从家里赶来卖,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他们那些吃囯粮的却还要逮住机会见缝插针搜刮民脂民膏,良心何在?

“嗯,起来了。”我应着声,一个激灵。

一骨碌就翻身爬了起来,心里念叨着:可别让秀琴着急了。

为了配合好秀琴的“赶集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