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没有人去寻找

说好的不参政呢?身为霍格沃兹的校长,他这绝对是越权了吧?是的……吧?

但话又说回来,他也不敢有意见。这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明明他是魔法部部长啊!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谁都知道邓布利多不仅仅是霍格沃兹的校长。

真糟心啊……邓布利多做决定之前连通知都通——不对,应该叫商量,连商量都不跟他商量,之后还得了?那不得架空他这个魔法部部长?不行,不行,他早晚得想个办法来……来干什么呢?

扳倒邓布利多吗?那也得他能掌握邓布利多的什么口实才行啊。

——————————

日子一天天过去,复活节假期之后他们就忙起来了,教授们一个个都开始增加作业量,包括从来都不想布置(主要是不想批改作业)的白黎月也开始复习了。

这可能是她在中国教育中养成的某种习惯——比如说为期三年的课程在第二年就结束授课开始复习。

当然了,白黎月发现自己原本的课程安排水份很大,比如她在写教案的时候为了水时长留了很多时间来自由提问,但是随着来报到的人越来越少,每次也没有那么多问题。讲快一点就可以开下一课的头,讲得慢一点就正好一节课结束。而且教学大纲是什么东西?她在中国上学多年,基本也搞明白这就是来应付上级检查的,而魔法部从来不来检查课程教学,邓布利多教授也就在第一节课来听了。

“请同学们把第二节课的讲义翻到第二页——什么?没有讲义?我上节课说了要带——你说你上节课没来?”白黎月感觉到头疼了,怎么一个复习课还有那么多事。

不过现在想想,好像思维被框住的是她才对。她是一个巫师,而魔法界有一个神奇的咒语,能够完美地解决当下的情况,不需要对他发火也没必要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叫作复制咒,作用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复制出一个和原物一样的东西。

原来忘带讲义或者课本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白黎月这么想着,自己莫名觉得有些哽咽。

那她因此挨戒尺的日子算什么?

她的童年基本是在中国度过的,白家自认书香门第,说好听点叫讲究,说难听点就是古板。家里的长辈坚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一次的疏忽就能被他们无限放大,解读出“再不教育这个人就废了”的结果,也因此他们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先生和老爷子。

当时挺压抑的。而且白黎月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孩子,高兴一些会被他们说是得意忘形,难过又会说是苦着脸成心咒人坏;对不敢开口的孩子嫌他们太懦弱将来难成大事,对说话的孩子嫌他们太放肆不懂规矩。就好像是,如果你不是被他们偏爱的人,做什么都是错的。总之,忘带东西是要挨戒尺的,背不出来书也是要挨打的,而背书背得最流利的又不免被长辈说“可惜是个书呆子”。

那个时候她和大部分家族里的女孩子过得都差不多,她们这些女孩子一起进学,印象最深的是十岁的时候早晨照例是打坐的功课,上午教国学,下午教礼仪。请来一个还生活在民国的寡妇给她们讲课,讲的是南宋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留的作业算是好做,叫她们用簪花小楷抄写《女德》《女戒》并背诵,讲到哪里背到哪里。

她的长姐就问那个女先生:“民国不是已经废除这些封建糟粕了吗?我还听说了山外在闹着什么‘打倒孔家店’‘妇女能顶半边天’,为什么这种文字还能来让我们学?”

那个先生可能没有想到长姐一个生活在山里的女孩子还能知道外面的动静,当时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用女生不要知道这么多来搪塞她。第二天就听说女先生找老爷子告了状,长姐就因为“不守规矩”被禁足了。

白黎月向那个老寡妇抗议,但是她现在有恃无恐,同样给了白黎月一个禁足。她突然就不想在这里待了,于是她逃跑了。

她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人来找她。只要想找,他们总能找到的。她自己知道家族里有那么多种术法,其中一定有能找人的。

十岁的她走到一半就害怕了。大抵是那些隐士都特别喜欢劳累宗族,一个个栖山而居,听着气派,但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想要走出去就异常艰难。天黑之后,四面八方看起来都成一样的了。白黎月原本只顾着跑,不分方向也不走已经开辟出来的山道,在山里的小径到处乱钻,早就找不到回去的方向。

她靠在一块大石头边大哭,想让人听见,但是眼睛哭到擦不出眼泪了都没有人来找她,直到最后她不想哭了,确信没有人会爱她,没有人会来找她。山里的动物是有灵气的,白黎月就看到一只鹿咬着她的衣服扯着她走,直到走近了她才依稀看出是白家大门的轮廓,但是她已经不想回家了。于是她死瞪着门口的石像,立志从此她见到门口的白泽就绕道走。

小主,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只能用神迹来形容了——门口的一个白泽石像忽然褪去了石胎,变成了活的白泽,比白黎月对着山海经想象过的更为绚丽,不是因为色彩的多变而是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像是单独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这只白泽驮着她飞越了数个大陆,最终降落在了英国,然后又飞走了,白黎月更愿意相信它是自由了。

由于骑着白泽来到英国这个理由实在是太离奇了(白黎月如果想跟他们解释的话还得先解释白泽是什么),她通常只对外说她是被人贩子拐到国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