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能立刻点头道:“当然,即便是有人叫做诸葛大傻,那也会有人认为此人是大智若愚的,就像姓司马的,基本上都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即便他一样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呵呵,你不是说司马家已经登基称帝,统一三国了吗?后世的王朝还会允许他们掌权?就不怕他们再行篡位之事吗?”诸葛亮突然问道。
刘能摇了摇头,回答道:“王朝不同,官职也不同。”
“后世的确有一位大儒,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上,而且还是天下文人的领袖之一,不过那个时候的丞相和现在的完全不同,那个时候的丞相只是文官之首,手中没有兵权,而且还是数个丞相之一而已,压根没有能力篡位的。”
“此人已经掌握了天下文人,居然手中没有兵权?”诸葛亮奇怪道。
要知道,在如今的天下,但凡读书识字的,都算是文人士子,可以带兵的,他诸葛亮就是个例子。
刘能摇头道:“对,那个时代是天下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不禁不需要舞刀弄棒,还可以贪污腐败,朝廷对他们也不会太过苛求,最多就是发配风景秀丽冬暖夏凉的南疆为官,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调回来。”
“不过那个时代虽然是这片土地上最富裕的时代,却被我们称之为弱,从建国之初就被外族欺负,年年向北方草原上的人进贡,后来还被草原上的人灭国了,逃到长江以南苟延残喘,但是即便是这样,最终也没逃过灭国的命运,导致我汉人被断绝血脉几十年。”
“而这一切,都是从那位大儒反对皇帝革新自强导致的。”
刘能不禁想起了北宋那个年代。
许多人都说,宋朝疲弱是从赵光义开始的,不过刘能是见过赵光义的,知道这位皇帝没那么不堪,所以北宋疲弱不是因为他。
后来刘能自己分析,最终确定,宋朝的疲弱是从宋真宗开始的,这货在战胜了辽国之后还给人家三十万岁币,而且还恬不知耻地去泰山封禅,但是,他只是个开始。
后来的宋仁宗,登基前十几年都没有掌权,权力掌握在刘娥的手里,赵祯在位的几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弥补她的过错。
北宋最后一个机会就是王安石的改革,当时王安石养望三十年,一朝被宋神宗看重,开始熙宁变法,不过却被司马光带头反对了。
也是因为有了这位文人领袖的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才进行得磕磕绊绊,底下的保守派官僚才能够团结到一起反对他。
也就是说,没有司马光的话,保守派官员想要聚集到一起反对,肯定没那么容易,王安石对付起来也能更容易些,也许大宋皇室就不会落得个靖康之耻的下场了。
诸葛亮听完了这一切,终于还是颇为感慨地叹气道:“文武失衡,这就是一个皇帝的失误啊!”
刘能却是笑着摇头道:“只能说是矫枉过正。”
“在这个王朝之前,天下是分崩离析的,短短七十年之间,长江以北经历过五个朝代,长江以南更是分裂成了十国,彼此征战不休,而这些王朝的开创者无一例外都是武将。”
“当时的皇帝之所以会重文抑武,也是有这个原因在内的。”
诸葛亮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咱们还是不要讨论这种没发生的事情了,还是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和魏军的大战吧,时间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