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毒封众口

大喇叭还没有上线,要不在街上就要弄懂所需段落。

李鑫弄回家一袋多一点黑红硬糖碎,奶奶看到了,尝一尝弄了两口锅在院里烧了一天。

最后弄了一盒李鑫切成块的黑红糖,甜了很多,切成一块一块的用糯米纸分层一层层摆放好。

“这才是红糖,老喽,差点熬糊了。”奶奶拿起一块放在自己慢慢含着。顺手也塞进李鑫和竹君嘴里一块。

“小鑫啊,这个也就对女人有用,奶奶就拿走了。”

“您的,都是您的,您拿走。”李鑫真不需要。也就做菜时候用点白砂糖,竹君已经重新融入家里,也没有让她每天三餐。李鑫和奶奶也会经常做饭的。

冬雪少,冷是真的冷。家中今年土地利用率相当高。奶奶完全把土地利用到了极致,收获不少的蔬菜干,收获了一筐胡萝卜。萝卜缨子都做成了泡菜,咸菜泡菜弄了两缸。冬天就有了干菜泡菜,李鑫还悄摸的弄了一小缸酱,第一次动手微微有点苦不算是大毛病。

鞭炮声都已经稀疏了很多很多,家家有点好吃都要藏好,年夜饭也是晚了很多才做,李鑫院子够大,厨房封闭餐厅连在一起,昨晚上半夜就已经把该油炸的都炸了,年夜饭就是一条鱼,一盘扣肉,一盘卤味,一盆粉条炖肉,一盘炒酸菜肉丝,一盘皮冻,一盘泡菜。

三杯甜酒举起来,庆祝新的一年。

奶奶的努力毫无结果,春暖花开到金秋丰收时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好在竹君完成了第一子出生,李鑫直接让第一子姓宋,取名宋珉远,

灾年过去,却没有多大变化,该限制的还是限制,只不过定额恢复了,面有菜色的菜色轻了点。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姓李叫做李鸣义。

李鑫开始偷摸为竹君调节身体,依旧保持少女身材。两个孩子健康聪慧,却是让太奶奶操碎了心,趋之若鹜甘之如饴。

当墙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纸张,大喇叭嗡嗡响着的时候。各种纷来沓至的言论和禁忌出现。人们精力十足同时又小心翼翼,每天无心工作不得不强打精神参与其中。

“小鑫,不要参与。”老太太一身青布褂子,坐在炕桌边上,他她老人家已经接受了教训,教育两个重孙子从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始,而不是从教育知识开始,当年女校出身的老太太虽然不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却也知识有体系。教导两个孩子那是相当用心。

从听得懂故事开始就用大量的故事教育两个孩子,李鑫借助自己在书店的便利,也是搞到了大量书籍。

黑市里出现了大量古籍古物,李鑫挑挑拣拣买回去了值得收藏的古籍,古物也没有大量收购,他打算在越演越烈之时捡一些被收集的东西,比如炼钢时收集的青铜和铁器。如今更多的物品出现在真假混杂的黑市,书籍无错,其他的真假参半。真时以为假,假时以为真。

能够确认的,买了回去,确认不了的直接放弃,这就是李鑫给孩子留下的遗产。足够他们衣食无忧。

最后李鑫还是没有第三个孩子。竹君身材样貌依旧明媚青春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