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预备队被他以都为单位分成了10几支,分别交由那些部队被打残的牙将、裨将乃至偏将统率。
将近3000人的生力军,被青阳卫大将军分成了三支兵马,轮流担任预备队和救火队,集结城下,随时准备支援。
城墙上一旦有秦军登城,并且占据了一段城墙,预备队立马出动,击退秦军,把丢失的城墙重新夺回来。
攻城的秦军,能够这么快就占据部分城墙,除了士气高涨、装备精良之外,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多名校尉都身先士卒,亲自带头攻城。
新建的武安军,可没有什么关系户和走后门的,一切都是以实力说话,讲究的就是一个能者上、庸者下,能够担任军官的,都是队伍中的最强者,没有滥竽充数之辈。
靠着校尉、都尉等军官的浴血奋战,才杀得城头上的蜀军守军节节败退,丢失了多段城墙。
有叶白在,武安军的战力的确不弱,甚至比秦、蜀两国很多的主力卫军也是不差,在占据着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攻破一个宁山县,其实难度并不算多。
可如今的宁山县,却相当特殊,逃回来的万余蜀军残兵,近乎是废掉了,短时间内没有半点战力,青阳卫大将军就算是从矮矬子里拔高个子,也不过是挑出了2000人,勉强能够作战而已。
加上这2000人,宁山县的守军兵力也不过5000人而已,依旧比攻城的秦军少了许多。
兵力上的确是吃亏,但是残兵中的高级将校们,却是相对保持完整,他们有着更好的装备、更强的武力,才能够从当初的营啸之中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宁山县。
这些人的存在,使得如今这支4000人的蜀军之中,高级将领的比例相当之高,不管是为了守住宁山县,还是单纯地为了争取活命的机会,他们亲自带兵上了城头,阻挡秦军的攻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带头冲锋的各部校尉、都尉,的确已经算是武力不俗之辈了,可与蜀军将校相比,却又要差了不少。
抛开那些滥竽充数之辈不提,但凡能够担任牙将的,至少都是跨入了武将的门槛,再加上有些被打压,迟迟未能升官的校尉,宁山县蜀军之中,武将的数量竟然超过了20名之多。
尽管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入流武将或者三流武将,二流武将仅仅只有两三名而已,与叶白麾下的武将班底完全没有可比性,可却也是那些尚且没有跨过武将门槛的校尉、都尉们所能够对抗的。
有着这些蜀军武将的亲自上阵,秦军凶猛的攻势瞬间一顿,已经冲上城头,并且占据了一段城墙的士卒们,被击杀在城头,原本占据的城墙也重新落入了蜀军手中。
城墙上的战斗太过激烈,又没有望远镜等工具,仅仅依靠目视观察战局的叶白等人,一开始并没有发现问题,等他们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登上城墙的大部分士卒已经伤亡惨重,原本的优势也化为乌有,后续的士卒迟迟未能再度攻上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