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x51a项目的目标飞行速度在5.5马赫以上,尽管lens-2也能在6马赫下达到约1000k总温的测试范围,但已经远远偏离了最优化的工作区间。
“这个么……”
柯林杰说着摘掉头盔和护目镜,露出一头与自己年龄不符的、白但浓密的头发,引来对方一阵羡慕的的目光:
“我想进一步测试一下马赫数4.5到5.5范围内,两级变激波角吻切锥乘波体构型对高焓来流的压缩能力……”
他给出了一个乍一听非常明确,实则却有些模棱两可的回答。
因为有很多种需求都符合这个描述。
不过戴蒙德既然能在精英云集的布法罗中心干到最高负责人,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略一思索之后便猜测道:
“4.5到5.5马赫……来流压缩……你是对普惠的发动机稳定性不放心?”
这个问题涉及到核心供应商的选择,实际上已经有些敏感了。
像x51a这样涉及领域广泛的项目,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分蛋糕的问题。
因此,即便柯林杰作为研发主管,对于涉及到供应商的表态也必须足够谨慎。
只是考虑到两个人已经相识超过二十年,戴蒙德还是问了出来。
不出所料地,柯林杰摇了摇头:
“那倒不是。”可能是感觉单纯的否定说服力不足,所以他又强调了一遍:
“真不是……我看过sjx61-1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和设计参数完全能对得上,更何况我们之前也有过x43a的部分经验,所以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实际上,柯林杰并没有说假话。
他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本身,而是火箭助推器与乘波体吻切锥前体、以及二元进气道形成的组合到底能提供多少来流压缩潜力——
小主,
由于中途临时更改设计方案,导致目前的x51a的体积和重量相比原方案都有所增加,尽管通过使用新的固体推进剂,理论上可以满让增重之后的飞行体满足sjx61-1预期的启动条件,但作为项目负责人,柯林杰还是希望能更加清晰地摸到整个系统的性能边界,做到心里有数。
但整件事情中涉及到一些临时更换乙方等不太合规的操作,所以柯林杰没办法说的特别明白。
结果反倒触发了“官方否认的才可信”的原则,反而导致戴蒙德更加坚信自己刚才的判断……
他露出一副“你不用说了我都懂”的表情,拍了拍柯林杰的肩膀:
“这次测试之前,我看过你们的设计文件,不是都已经留出13.5%的余量了么……难道还能出问题?”
以波音的习惯而言,13.5%已经算是相当多的设计余量。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他们在理论层面上缺乏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