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大佬,带带我!

更何况常浩南还说的非常明确,是在计算过程中发现的,并非简单的定性推论。

不夸张地说,单就这一句话里面包含的工作,稍微扩展一下之后都能发一篇NaturePhysics或者PhysicalReviewLetters这样的物理学顶刊。

而对方写下这句话的语气如同吃饭喝水般平常,说明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显然不止于此。

刚想到这里的时候,韩陈峰恨不得马上就动身前往京城,去跟常浩南交流一番。

只不过以后者如今的身份,以及手头工作的繁忙程度,当然不可能随便打个电话或者发个邮件就能约到见面。

所以韩陈峰只好耐下心来,按照程序通过刘永全那边的渠道逐级上报,最后才在今天约到了一个常浩南有空的机会。

而在听过常浩南那个“利用磁场效应结合电场辅助控制等离子体在飞行器表面扩散范围”的思路之后,他也不出所料地问出了那个命定之中的问题:

“就像托卡马克那样?”

通常认为,氘-氚反应需要接近一亿度的温度才比较容易实现,不过严格来说,这里的数字实际上也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并非通常概念中的宏观温度,而是10keV的能量所对应的计算值。

但无论如何,显然没有任何场合可以直接承受这样离谱的高温,况且除了温度以外,聚变反应的发生还需要粒子的密度和约束时间达到一定要求,这些都不是像裂变反应那样搞个水池就能轻易满足的条件。

在宇宙当中,质量和密度足够大的恒星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引力来约束等离子体,提供维持聚变反应的条件,但对于人类来说,哪怕把太阳系中其他几个行星给挖空,也无法积累如此大量的物质。

所以只能通过惯性或是磁场约束高能粒子的活动范围,相当于用一个空前强大的保温层把温度给隔绝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之内,使得聚变反应可以在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容器内发生。

因此,当听到“磁场控制”这个关键词之后,想到环形真空室磁线圈约束装置,也就是托卡马克,是相当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同样不出所料地,韩陈峰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

过了好一阵子之后,他才勉强回过味来:

“常院士……您也有志于聚变能应用领域的研究?”

问完之后,又后知后觉地觉得好像不太合适,于是准备找补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