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火箭的入轨精度就是导弹的命中精度

常浩南直接拿出了欧空局通过恒星公司给提供过来的太阳活动检测报告:

“考虑到这块空间碎片的轨道高度本来就和国际空间站差距不大,如果再受到影响导致降轨,就有可能真的威胁到空间站安全,所以我们希望,最好是能在8月末到9月初这个时间窗口内完成发射和捕获任务。”

殷良兴刚开始看的津津有味,但紧接着就露出几分困惑:

“等一下……虽然太阳活动确实有可能影响航天器的轨道参数,但我来之前看过相关资料,那块碎片离空间站还有几公里的高度……不太可能因为一次太阳风暴就搞出这么大的落差吧?”

航天科工集团的业务以导弹为主,但他是早在分家之前就进入航天系统工作的老工程师了,对于这些事情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实际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常浩南点了点头,回答道:

“太阳风暴对轨道影响的主要机理,是通过诱发焦耳加热和粒子沉降让地球高层的大气密度上升,从而导致卫星在轨运行的阻力明显变大,不过这个峰值周期只会持续2-3天。”

“那……”

殷良兴显然还想再问点什么,但注意到到常浩南好像还没说完,便噤声等待对方的进一步解释。

“在这两到三天里面,低轨航天器的轨道变化幅度是非常夸张的,在不进行动力提升的情况下,很可能每天都会下降200-300米。”

后者继续道: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时间窗口,可以趁机向外界舆论渲染空间碎片的紧急威胁,并且单方面宣布NASA的拯救计划已经失败,然后赶在太阳活动完全结束之前,由我们去解决这场危机,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扮演一个救世主的形象……你知道,西方人很多时候真就吃这一套。”

可怜老殷同志一年半以前才刚从技术转成全职行政岗,管理的又是航天科工这种相对有些自闭的企业,在听到常浩南这个堪称阴损的计划之后瞬间就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在毕竟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很快便从惊讶中恢复了过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于发射周期和任务灵活性的要求确实很高……”

就在常浩南说明情况的这段时间,航天科工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已经拿出了带来的一部分电子资料。

于是殷良兴话锋一转,也开始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

“基础型东风31的生产任务基本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目前停留在最低的生产节奏上,主要只是为了保留生产线,等待下一步的改进型号投产,所以产能和工时这方面不成问题。”

“只不过固体火箭的推力呈现强非线性,灵活性相比液体火箭发动机要低不少,另外我国南方靠近赤道的发射阵位也是过去测试相对较少的,所以对能量管理和入轨方式设计的要求更高。”

尽管把弹道导弹改造成运载火箭的情况并不算罕见,但二者所执行的任务毕竟各有特征,绝对不是把弹头拆下来直接换个卫星上去就完事了。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华夏这边别说是固体火箭,就连中远程固体导弹实际都没试射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