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之前。
京城。
载人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
按照计划,整个2006年内,华夏都没有安排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但今天,这里却如同神舟五号和六号发射时那样,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甚至因为最后排的参观决策席数量不够,还临时加了不少椅子。
前方大屏幕的其中一个窗口里,正在播放着央视美洲分台转播ABC节目的画面——
标准3拦截弹发射时,UARS卫星即将离开鄂霍次克海。
因此二者的撞击位置基本处在太平洋中心偏北的位置。
实际南太平洋测控站因故被撤销之后,华夏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就没有了固定的航天测控资源。
而2006年这会儿的海军虽然已经接手了一批改头换面的新装备,但主要仍然是在近海区域内活动。
就连前出西太平洋的航行训练都属于需要总部过问的大动作,往往得提前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准备。
至于让远望号测量船单独去跟踪舰队……
肯定也不是个事。
因此,即便是国家航天局,也需要通过ABC新闻台的转播画面,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拦截情况。
而此时的大屏幕上,背景是地球表面的轨道示意图上已经空无一物。
就连见多识广的国际新闻频道主持人,声音都有些迟疑:
“根据ABC演播室嘉宾的说法,动能拦截器目前已经成功命中目标卫星……”
“撞击之后,二者的主体结构将会在未来很短的时间里落入大气层,其中大部分将在这一过程中被烧毁,少数体积较大未能烧毁的,预定落区也在太平洋海面上,绝无可能对地面上的人类造出威胁……”
而除了主持人和翻译的声音以外,现场一片寂静。
相比于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来说,能坐在这个大厅里的人们,更加清楚本次反卫星测试如果成功,将意味着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坐在最后一排的乔晨青稍稍歪过身子,向旁边新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平建问道:
“这拦截……应该是成功了?”
直接上升式反卫星的任务性质过于特殊,既不像导弹防空又不像航天发射,现场谁也不好说自己就是专业对口的。
包括周平建。
他现阶段正在攻关空间站和飞船的航天器对接技术,虽然看上去都是让两个东西在外层空间碰上,但具体操作还是跟标准3这个路子有本质区别。
只好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给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回答:
“至少碰撞发生应该是真的……美国人没必要,也没办法在这个事情上扯谎。”
周平建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从新闻转播画面移向旁边的测控画面:
“至于拦截效果……航天器的运行是有周期的,我国本土的测控站在最晚一个小时后就能观测到目标卫星的情况,而像是欧洲航天局还有俄联邦航天局还要更早一些,应该很快就能做出评估。”
听到这个回答,乔晨青面面露些许无奈地摇摇头。
或许对于航天领域来说,动能碰撞的后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然而就军事角度而言,毫无疑问,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已经实打实地笼罩在了众人头顶——
这东西虽然名字里带着“防御”两个字,实际也确实是以防空系统的面貌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