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三天,一切似乎都显得火药味十足。
航空自卫队的P3C和F15J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起飞,并频繁对其西南方向进行试探。
而华夏海空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则针对性前出,对这些明显图谋不轨的敌人进行拦阻查证。
到对峙开始后的第四天,也就是7月19日,甚至连华夏方面刚刚服役不久的最新型预警机,也已经投入到了预警指挥任务当中。
小主,
可以说,在过去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片空域都没有出现过如此针锋相对的盛况……
空警2000指挥机上,金陵军区空军指挥员江曾健双手交叠,撑在颌下位置,紧盯着面前显示器上所显示出的对手位置。
过去几天,空自飞机的出动频率堪称疯狂,让新型飞机数量不足的华夏方面有些疲于应付。
因此,上级才决定提前启用这架飞机,发挥数据链和探测距离优势,为空中编队的指挥调度提供留出更长的反应时间。
“泰山小队,准备前往J7号空域,拦截标记为07的目标机群,敌方型号初步判定为F2战斗机……”
“淮河队长,你们当面的04号机群已经提前降低高度撤退,注意剩余油料,准备返航……”
“嵩山05、嵩山06……”
尽管所有指挥命令仍然需要口述一遍,但得益于最新型数据链的帮助,大约有60%的指令可以被直接呈现在战斗机座舱内的多功能显示器上,语音指令只是起到一个提醒和确认的作用而已,大大降低了机上指挥人员的工作强度。
而在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的同时,江曾健也在密切关注着更加靠南的那片空域。
航空自卫队的阵仗虽然看着很大,但绝大部分飞机甚至没有飞过对方单方面主张的所谓“中间线”,与华夏拦截机之间更是时刻保持着30km以上的安全距离。
换句话说,完全是在隔空斗法。
大概率只是虚晃一枪而已。
真正唱主角的,恐怕还是那几架如同幽灵一般的F22战斗机。
当然,为了保证安全,空警2000的活动区域位于海岸线以内,在这个距离上,隐形飞机本身或许很难被探测到,但据江增健所知,F22为了保证最佳的隐蔽性,并不会使用容易暴露信号特征的通用数据链(只收不发),所以很难和F15等普通第三代战机形成密切协作。
这也意味着,隐身机的出动,必定会在整个空域内带来一些鲜明的特征。
而空自始终没有出现过的那个方向,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重点。
也正是因此,无论东北方向的空中压力再怎么大,他也始终把两个歼11B四机编队按在地面上,没有允许起飞……大约400公里以外。
埃文·罗宾逊上校正小心地操纵着自己的飞机,保持预定航线向北飞行。
他一直在通过一架E767预警机观察着远处空域内热闹的局势,并且此时已经基本确定,华夏空军的绝大部分注意力,都已经被吸引到了相对靠北的方向上。
即便对方手里可能还留有一些备份,但只要没有绝对的数量优势,隐身机在对抗当中都能保证优势地位。
这是在无数次对抗演习之后得出的结论。
“自卫队已经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我们调整方向,准备应对海岸线那边的地面雷达。”
罗宾逊一边下令,一边低头确认了一下多功能显示器上给出的雷达告警信息。
尽管华夏人看似有些狼狈,但显然也是有备而来。
两个威胁最大的信号,一个来自地图上标注为荆南的地区,另一个则来自于甬城以外的海面上,相互之间呈现一个夹角。
如果他们选择的航向稍有偏差,就很容易被探测到RCS相对较大的侧面,从而让对手可以做出针对性的应对。
好在99年那场灾难之后,美国空军也痛定思痛地总结了对抗反隐身体系的办法,在F22上部署了一套功能十分齐全的雷达告警系统。
当发现有威胁的雷达波扫过飞机时,系统将不仅会给出辐射源的大概位置,还会提醒飞行员随时调整航向或姿态,以尽可能减少暴露在电磁波下的反射面积。
相比于当年那些只能按照既定轰炸航线飞行的F117或者B2,F22已经进化成了更加灵活而游刃有余的杀手。
他只能看到,在微微向西调整了一些航向之后,两个放射源的标识全都回到了“完全无威胁”。
这意味着,即便进入到200km甚至更近的距离以内,对方也没办法清晰地抓住自己。
当然,实际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并不是死板地依赖这些设备就能万事大吉。
所以仍然需要一个优秀的空中指挥官在一线领导作战。
而罗宾逊上校,自认为就是最符合要求的人选。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刚刚,自己刚好通过了一条由双基地雷达所形成的Z字形连接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