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结合一些测控能力,还能实现对飞行弹道的校准,提高再入精度。
不过么……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浩南同志你刚才说,需要对飞行体的实际轨迹和参考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但如果我们要命中敌方的一个目标,总不可能在地面完成这个过程吧……敌人恐怕也不会配合我们?”
乔晨青用半开玩笑的语气继续问道。
“没错,所以这种办法只能用在技术验证阶段,用来提高我们对乘波体滑翔弹道的理解和认识。”
常浩南点了点头,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参考轨迹制导也可以用在航天领域,对于那些超过第二宇宙速度的航天器来说,直接再入大气层的过载和发热很难解决,因此可以通过桑格尔弹道进行多段减速……”
“超过第二宇宙速度?”
刚才一直没说过话的另一位首长抬起头。
“没错……比如未来从月球,或是火星轨道返回,就有可能用得上这项技术。”
常浩南本来只是随口一说,但既然真有人对这个细节感兴趣,那他也乐得扩展一下。
正好还能把深空探测的事情给上级领导们加深一些印象。
如果有可能的话,借助航天项目做几次再入试验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对方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追问下去,而是示意常浩南继续刚才的话题。
小主,
后者接着翻了一页PPT:
“总之,对于真正实用化的武器,需要采用不依赖于某一特定参考轨迹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制导周期内实时比较预测落点与理论落点之间的偏差,再根据结算结果实时校正迎角和滚转。”
“不过此种方式在求解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偏微分方程组,不仅对弹载计算机的性能要求很高,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无法收敛而制导失败的情况……我和我的课题组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更多测试数据来保障解算精度和可靠性……”
“至于刚才说的最后一种,因为类乘波体构型始终在大气层内相对较低的高度飞行,所以在控制策略方面和现有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接近,只是对于舵面、电机等控制硬件的性能要求比较苛刻,需要我们在基础能力方面取得较大提升……”
在2005年这会,华夏国内对于双锥体和传统乘波体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常浩南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额外提供一些研究资源和基础理论层面的帮助。
所以,他自然把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乘波体构型上面。
也难免要说上两句好话。
“那制导呢?”
乔晨青很快记下了常浩南之前介绍的内容,旋即继续追问道:
“滑翔弹道还可以靠惯性导航和星光导航综合的方式进行自主制导,但巡航导弹总需要依赖外部信号,无论是卫星定位系统还是雷达回波,才能找到目标,大气层内的高速飞行,会不会产生类似航天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黑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