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一小时打遍全球

“第三类是升力体气动布局,其特性与翼身组合体类似,但外形完全不兼容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的动力,必须使用运载火箭发射……”

“以上两种构型在未来获得更先进的热响应与热防护技术之后,可以考虑用于空天飞机等天地往返运输的航空/航天器,或是武器发射平台,但因为过于高昂的成本,并不适合作为一次性的弹药本身使用……”

常浩南原本打算迅速过掉这两个并非今天重点的部分。

但位于中间的两位首长之一却显然对此很有兴趣。

甚至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一边举起了手。

笑死,领导举手,那当然不能真当做请求。

所以常浩南属实有点受宠若惊,赶紧停下了准备翻页的动作。

“浩南同志,你刚才提到热响应与热防护问题,正好之前有关载人航天工程的报告提到过,飞船返回舱的热防护,包括美国航天飞机的热防护,都是一次性的,只能在再入大气层的短时间内起效。”

对方抬起头,语气和蔼:

“如果你说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需要长期在大气层以内飞行,是否有相对成熟,或者至少可以确定有效的技术来保护飞行器本身?”

常浩南最开始的计划里其实有一部分相关内容,甚至涉及到了结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分析方法,只是后来考虑到听众的接受能力所以删掉了。

现在既然有人问起,他也就顺势总结了一下:

“从外形上说,乘波体确实具有尖锐的边缘与钝头体边缘相比气动热峰值更为严重,但可以在飞行体前端对称中心位置设置喷口,在喷流与主流的总压比达到0.35或更高时,就能够干扰,甚至隔绝主流流场,实现较好的热防护效果。”

“当然,更具体的研究,还需要依托大型高超声速风洞,以及实际试飞来进行验证……”

首长又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笔,同时微微伸出手示意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以了,请继续吧。”

常浩南:

“好的。”

乖巧.jpg

接着继续翻页。

“接下来的第四类构型相对比较简单,是类似传统的细长飞机机身,如果使用火箭发动机则属于轴对称锥形体或双锥体,如果使用吸气式发动机,则可以像头部进气的战斗机,通过马赫锥减小波阻,并为发动机提供入口进气条件。”

“这一设计的难度不高、控制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也较低,内部空间利用率虽然有限,但仍然优于传统的乘波体,缺点在于升阻比较低,因此速度潜力有限,很难达到7倍音速以上,因此可以考虑用于早期型号的高超音速武器,由弹道导弹或是高空高速飞机携带,压缩敌方目标的转移时间。”

常浩南干脆没有讨论拦截的事情。

从上一世的经验来看,华夏在可见未来内的假想敌,基本都不具备拦截大气层内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