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殿下!不如殿下!”
“哎哎哎!你别瞎谦虚!这是宗正卿的主意!
跟本大王有什么关系?本大王日行一善!天天扶老人家过马路!
我怎么能想出这么坏的主意!”
“对对对,宗正卿的主意,大王心底善良,肯定想不出来这样的主意。”
现在的唐朝,当官的以及家属犯错了,只要不是流放,都能通过花钱赎刑。
民间的老百姓,按照律法是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十五岁以下的少年,还有残疾人也能花钱赎刑。
这叫“八议”,最早是西周时期的“八辟”。
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建立了魏国,新制定的律法就把“八辟”写进了律法里,后历代沿袭到后面所有的王朝。
八议就是:
议亲:皇亲国戚。
议故:侍奉皇帝的人。
议贤:民间德行高尚的人。
议能:朝廷里的能臣干将。
议功:有功劳的人。
议贵:三品以上官职的人、一品爵位的人。
议勤:为国家辛勤操劳、尽忠职守的人。
议宾:前朝已退位的国君或贵族。
这八种人,“流放”以下的罪,照惯例减一等处理,或者干脆直接花钱赎刑。
这八种人犯了死罪时,不能对他们用刑、审理。
必须先上报皇帝,说明犯了什么罪,然后皇帝和大臣商量一下再决定。
这就是刑不上大夫的律法依据。
但执行起来,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民间百姓要是犯错了,你平常没什么坏名声,就能说你是德行高尚的人,这样就能花钱免罪。
反正你没有坏名声,也孝敬父母,符合议贤。
李孝恭曾经刚刚到扬州,为了打压当地不配合的,拉拢那些想靠拢的,就靠着这招搞定了当地的反对大族。
当时的大唐因为常年打仗,国家也没什么钱了,李渊就让李孝恭在当地自己解决一下。
李孝恭又靠着“八议”,收了不少钱,要么减刑,要么免刑。
但“八议”只减免流放之下的罪,重犯、死刑犯也不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