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蜀王来了?快藏起来!

李恪不怪马师傅没见过,因为这三种羽毛纹的刀,在后世都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纹路。

因为想要锻造出来这样的刀,就必须不断地堆叠,然后放入火中烧红,不断地捶打。

接着再切割成几段,再接着堆叠,再烧红,再捶打,再切割。

从最初的几层钢,一直这样反复来,直到能堆叠出几百层的纹路。

羽毛纹的纹路,就是堆叠的钢片之间的缝隙,经过热接后,形成的纹路。

这样的刀,里面的碳、铁、铜等等都是很平均,不仅不容易断,而且还很难弯曲。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还不是最难的,最难得是,最后一个步骤,热切割。

在堆叠几百层的钢,要在还是烧红的状态下从中间切割。

在如今的大唐,只有李恪的蒸汽厂能做到。

因为李恪已经实现了利用链条和齿轮,把蒸汽动力传导到机器上,辅助铁匠锻刀。

别的铁匠还在拿着锯子来回拉的时候,李恪的厂房里,已经实现了机械旋转切割。

在别的铁匠还在拿着锤子不停地敲,李恪的厂房里,已经实现了机械锤压。

李恪和马师傅就一边弄,一边讲怎么来。

要不说这样的刀最复杂,仅仅只是叠个三百层,就需要十人同时进行,不然一天根本做不出来。

如果只是一把匕首,可能不需要这么多人,在机械的辅助下,一个人一天就完成了。

但李恪要的是把长刀,就不是一把匕首能比的工作量。

在打造完毕后,马师傅还用一种名叫“苏木”的果实汁液染黑了刀身。

当那黑色的汁液均匀地渗透进刀身,原本就透着冷冽金属光泽的唐横刀,此刻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秘深邃的气质。

那三百层堆叠而成的羽毛纹路,在黑色的映衬下愈发明显。

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神秘星云,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杰作,诉说着这把刀背后所经历的千锤百炼。

刀身的黑色并非单调的漆黑,而是在光线的折射下,隐隐泛出一层幽冷的蓝光,仿佛是从深渊中散发出来的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李恪握住刀柄,便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那是工艺沉淀的重量。

刀柄被工匠精心缠绕上一种布条,不仅手感舒适,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威严。

轻轻抽出刀身,伴随着一声清脆的 “噌” 响,刀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

李恪随行的锦衣卫们,都是李世民特地安插的老兵,光是听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就知道这把刀能在大唐排第一。